毫不留情,更顯得巴九奶奶小可憐似的。毛世來背後跟人說:“臺下看
著這出戏合情合理,非常入戲,可是我每次總是捏著一把汗呢。”有一
年盛章、世善、世來,都在上海,福星麵粉廠孫經理給他老太太做七旬
大壽,特煩盛章、世來倆人的《刺巴傑》,世來推說感冒發燒,改請世善
也藉故推掉,後來換了宋德珠飾演巴九奶奶。下妝一看,宋德珠兩隻
手都受了輕傷,他才瞭然富連成把子打得快,不是浪得虛名的。講武
功固然比不了家學淵源的閻世善,就連毛五兒的以快打快,也不含
糊呢!
這次臺視國劇錄影《巴駱和》楊蓮英的馬金定穿彩靴子,舞臺地毯
又厚,當然空中飛人的好戲不會重濱,好在劃票小姐寧願讓前三排空
著,座位是從後座往前座劃,大概是怕刀槍無眼,怕坐得太前,會磕著
碰著,讓顧客跟舞臺保持相當距離以策安全吧!
從“忠義劇展”談關公戲
中視每星期週一到週四的“忠義劇展”,從黑臉兒的包孝肅演到了
紅臉兒的關雲長,關公忠義無雙冠絕古今,不但切題,如果編排得法,
把他列為社教節目,對於世道人心,可能收效更大。前清時代,對於文
聖、武聖都是特別崇敬的,在各種科考文章裡,要有一個“丘”字,不但
不能進秀才中舉人進士,甚至於童生考秀才還要送教官衙門用戒尺打
手心呢!考舉人進士就處罰更嚴重,下科不許參加考試,名為罰停一
科。關公的名字“羽”字,雖然沒有像孔子的“丘”字那樣嚴重,但“羽”
字也不許寫原字三撇,要改為兩點,這些都是對於孔子、關公崇敬的表
示。現在不但不為人所注意,甚至於“羽”字原字是三撇,也沒有人知
道了。
清代在道光咸豐以前,宮廷演戲,飾關羽者報名時一律自稱“關
某”,同臺別的角色,無論敵我,一律尊稱“關公”。從前之昆弋班,主角
有所謂紅淨者,就是專演關公戲的。民國十幾年北平中央公園,有一
家西餐館,掌櫃的趙子英,就是紅淨名票,他會關公戲五六十出,票了
一輩子戲,登臺只演關公。當年有位裡子老生李洪春,因為他資格老
架子大,梨園行尊稱他“李洪爺”,他也自視甚高,認為關公戲無所不
能。抗戰事變前居然跟一位年輕票友段鴻軒為了紅生戲起了爭執,打
起筆墨官司來。李洪春把當年張德天在官裡編的八十幾出關戲的名
稱都拿出來請教段鴻軒,聽過哪幾出,唱過哪幾出,甚至於把幾齣編而
未排的冷僻的關公戲也提出來請教,在幾家刊載劇評的報紙,尤其是
《立言報》上,你來我往論戰不休。李洪春門弟子眾多,最著名的有“十
三太保”,個個都是扎扎呼呼,七個不依,八個不饒的角色,劇評人景孤
血、吳逸民看李洪爺詞氣亢厲,劍戟森森,弄得段鴻軒囁嚅趑趄沒法下
臺。照這樣一直論戰下去終非了局,可是景、吳二位跟梨園行淵源較
多,又不願意開罪李洪春。有一天大家在來今雨軒晚餐談起此事,趙
子英挺身而出,願意把李、段二位所結的條子,加以化解。不知是什麼
緣故,往返關讜,不但沒調停好,趙、李兩人反而說僵,甚至於有人從中
扇風架勢,李、趙二人,一伶一票,也變成劍拔弩張情勢。後來還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