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頁

那時候,因為天衢市的鐵路交通特別的便利,京滬線和石德線這兩條鐵路線在天衢市交匯,於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上市公司華能國際就準備藉助天衢市的便利交通條件,在天衢市的西邊靠近魯省和冀省交界的地方建造一座大型的火力發電廠。

這個專案要是放到現在,恐怕專案還沒有開工,各種各樣的關係就會把新廠子的職工位置全都佔滿了。可偏偏,在那個時候,即便是電廠都快建好了,可工人愣是招不全。

為啥,就是因為當時天衢市有一個第一棉紡廠,適齡和應屆畢業生的第一選擇是國棉廠而不是火電廠。

用那個時代的人的話來講,去那種廠子幹啥?看鍋爐嗎?那是沒文化的人才去的地方。

楊靖的小姨那個時候要是去發電廠的話,甚至連考試都不用,直接就能進去,成為一名發電工人。結果那時候因為一家人都在國棉廠上班,再加上那時候國棉廠的工資確實是整個天衢市首屈一指的,結果小姨就去了國棉廠。

然後,當華能電廠建好之後,那效益簡直就是突破天際,華能電廠的職工成為了天衢市老百姓最羨慕的一群人,而棉紡行業因為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再加上棉紡廠後來的接班人老是往自己懷裡攬東西,結果曾經輝煌一時的國棉廠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那個時候能有機會進入到電廠而沒有去,選擇了國棉廠的人都後悔一輩子。

楊靖的小姨就是這一批人中的一個。

楊靖的外公和外婆老家都不是天衢市的,外公的祖籍在首都,外婆的祖籍在隔壁的冀省。後來冀省的衡水曾經出過一個全國聞名的鄧莊公社,外婆的老家就是鄧莊公社的……

外公當年是當兵出來的,他老人家五四年就出來當兵了,當時當兵的地點就在天衢市的第二十六集團軍醫院。退伍後,外公並沒有回祖籍,那時候的首都可不像現在的首都,再加上正趕上鬧三年自然災害,外公就主動留在了天衢市,幫助國家建設天衢市第一棉紡織廠。

外婆雖然不是當兵出身的,但外婆卻是根正苗紅的烈士軍屬。外婆的父親就是當年解放天衢市的時候犧牲的,因此外婆在天衢市讀完高中之後就留在了天衢市,棉紡廠建廠的時候,她老人家也來參與建廠。

老兩口都是國棉廠建廠的時候就來到這裡的,他們倆在這裡相識相愛,最終組成了家庭,並且有了四個孩子。楊靖的老媽排行老二,她上面還有一個大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以及最小的一個弟弟。

那時候,楊靖的外公一家人除了楊靖他舅舅因為歲數小沒有在國棉廠上班之外,其他六口人都在國棉廠上班,甚至就連楊靖的大姨夫也是這個廠子的一名職工。可謂是全家皆是紡織工人。

楊靖就是在國棉廠醫院出生的,他在那裡出生,上的幼兒園、小學、中學,一直到高中才離開國棉廠,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國棉廠在楊靖童年和少年的記憶中,佔據著無法被超越的地位。

楊靖小時候的時候,國棉廠的效益還是最好的時候,因此他的童年在國棉廠過得非常好。

當他上高中後全家搬離了國棉廠之後,國棉廠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到楊靖上大學那會兒,曾經輝煌一時的天衢一棉甚至連工人工資都發不出來了,曾經六千多人的大廠子,竟然還剩下不足一千五百人。

甚至楊靖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和老媽通電話,也談起過這個廠子,結果娘兒倆在電話裡很是唏噓了一陣子。這兩年的國棉廠,甚至連給工人交保險的錢都賺不出來,眼看著廠子就要關門大吉了。

可是廠子不行了,那些當年為廠子的紅火立過大功的老職工卻無法離開這個廠子。他們的家就在廠子的宿舍區,他們哪兒也去不了。

楊靖的外公和外婆就是這群老職工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