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統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金陵文淵閣大火,《永樂大典》所據原稿付之一炬,所幸正本已全部移藏燕京,未逢此劫。
而到了嘉靖三十六年,也就是1557年的4月,宮中失火,奉天門及三大殿均被焚毀,《永樂大典》正本差點被毀。受此虛驚,嘉靖皇帝決定組織人力抄寫一本副本。
重錄之初,大臣徐階認為抄錄上萬冊大典,工程浩大,不必拘泥原來的式樣和書法。但經深入翻檢《大典》,發現如果版式一變,上面的大小字和圖形都要發生變化,不如照原樣摹寫方便,最後決定重錄全仿永樂正本,不加任何改變。
於是在嘉靖四十一年,也就是1562年,嘉靖皇帝召選書寫、繪畫生員109人,正式抄繪,耗時六年,於隆慶元年四月完工,被稱為「嘉靖副本」。
正本後來不知所蹤,有人說《永樂大典》的正本在萬曆年間就毀於大火,也有人說是《永樂大典》正本隨著明神宗萬曆皇帝殉葬了。結果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定陵開啟之後,裡面卻沒有發現《永樂大典》正本的蹤影。
很顯然,《永樂大典》正本並沒有隨著萬曆皇帝殉葬。
但正本確實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流傳到清代的時候,一開始也是不受重視,一直到雍乾年間,《永樂大典》的嘉靖副本才被重視起來,乾隆年間編撰的《四庫全書》更是借鑑了很多《永樂大典》副本的內容。
只不過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副本也流失了很多。
後來在晚清時代,列強侵略華夏,嘉靖副本更是被列強劫掠而去,一直到現代,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也僅僅只存留有八百多卷。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都已經是稀世珍寶了,更別說眼前這些已經消失了幾百年之久的正本了!
這些正本要是拿回到原時空,絕對可以引發一場驚濤駭浪的!
只是讓楊靖覺得有些可惜的是,這五口大箱子中僅僅只裝了六千冊共計一萬四千六百八十八卷。佔了《永樂大典》正本一半多一點的數量。
不過雖然有些遺憾這裡的《永樂大典》不全,但能夠得到這麼多的《永樂大典》,而且還是正兒八經的正本,這已經是老天爺開眼了!
就是不清楚這原本在明末清初之際就已經不知所蹤的《永樂大典》正本為何會出現在這裡。難道是永曆帝朱由榔帶過來的?
要說也只有這個理由來解釋這大半套《永樂大典》正本為何會出現在這裡了。其他的理由根本就沒有辦法解釋這一點,而且還有諸如眾多的金銀珠寶、珍貴字畫來佐證這一點。在明末清初那個動亂的年代,能將這麼多珍貴的東西集中在一起,錯非也就是皇家有這個能力。
只是聖戒雖然神奇,但也只能簡單的鑑定出某一件東西的詳細出處,至於這件東西是怎麼來到這裡的,聖戒也是沒有這個功能。
看著這五口大箱子,楊靖呆呆的發了一會兒愣,最終這才哈哈大笑了兩聲,左手摸上了這些箱子,瞬間,這五口大箱子就在原地消失不見,進入到了升級後的儲存空間。
結果當楊靖把所有的箱子都收進了儲存空間之後,卻發現在地上還有一個不大的紫黑色小木箱。
直覺讓楊靖在看到這個小木箱的時候就是心頭一喜,趕忙上前幾步,一把就抱起了這個小箱子。
箱子非常重,竟然也是小葉紫檀打造的,個頭雖然不大,但抱在懷裡卻是沉甸甸的。
小盒子上同樣有一把小銅鎖鎖著,但這把小銅鎖早就已經鏽爛了,楊靖毫不費力的就開啟了這個小盒子。
裡面同樣有油紙做包裹物,揭開油紙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方銀質直紐印,從個頭上來看,顯然是明朝百官印中等級最高的三臺印,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