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2頁

肖老也說道:「苔北故宮博物院中藏有這方印的印記,我也從其他傳世的一些字畫上看到過這方印的印記。不錯,這方印是真的!」

黃老則搖著頭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說道:「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趙佶的私藏因竟然能夠儲存下來,這要是說出去,引起轟動是必然的。我還以為趙佶的那些私藏因全都在靖康之亂中消失了呢,沒想到竟然還能存下一方來,真是了不得!」

蔡易說道:「這下子那幅畫就有了強力的佐證了。有了趙佶的這方印在,比什麼證據都有力。很顯然,以趙令穰和趙佶的關係而言,肯定是趙佶遇到了什麼躲不過去的災難,這才讓趙令穰把這幅《清明上河圖》外加他的『御書』葫蘆印一塊藏了起來。史書上可都是盛傳,趙佶最喜歡的一幅畫就是這《清明上河圖》了。」

楊靖趁機插話問道:「四師父,趙佶可是堂堂的大宋皇帝,還有什麼能讓他覺得是躲不過去的災難呢?」

幾位老爺子相互對視了一眼,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靖康之亂!」

趙佶1100年登基,1125年退位,把帝位讓給了長子趙桓,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他在位二十六年,也見證了北宋從勝到衰的整個過程,最終還被金人擄走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趙佶剛登基的時候,北宋的實力還是很不錯的,趙佶身為大宋的皇帝,坐擁天下,自然是沒有什麼可以讓他感到害怕的。可最後的靖康之亂卻是他不得不害怕的一件事。

正如幾位老爺子所說的那樣,能夠讓趙佶這個太上皇都感到害怕的事情,除了靖康之亂就再也沒有別的事情了。

第375章 真跡

剛才在看到那幅《清明上河圖》的時候,其實幾位老爺子心中就已經有了決斷。而現在出現的這方「御書」葫蘆印,更是為他們的判斷加上了一枚重量級的砝碼。

不過楊靖還是提醒幾位正在爭論那方「御書」葫蘆印的老爺子,「咱們還是看看最後這個絹本到底是什麼東西吧。」

楊靖的提醒讓幾位老爺子都安靜了下來,剛才還和黃老爭得臉紅脖子粗的郭老也再次戴上了白手套,輕輕地把那捲絹本打了開來。

出乎幾位老爺子意料的是,這卷絹本不是字畫,而是類似於一封介紹信一樣的絹本。

「建中靖國元年,翰林院張正道獻畫於官家,官家對此畫極喜,遂親筆題寫五字題跋,謂《清明上河圖》,並收此畫於內府。此後十數年年,官家常邀某共賞此畫。

宣和六年,官家禪位,太子登基。卻不料金人出爾反爾,撕毀海上之盟,發兵南下,連克中山、真定府、信德府。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太上皇攜蔡攸及內侍數人至鎮江,後金人克黃河,圍汴京。

汴京一日三驚,岌岌可危,但因城高河深,金人數次圍攻未果,最終攜肅王為質,退兵。太上皇遂回到汴京。

因金人圍汴京,太上皇恐慌不已,詔某入宮,並與某商定,由某仿《清明上河圖》一幅放於內府,真跡則由某帶出,太上皇將御書之印同交於某。

某深感責任重大,用三個月的時間仿《清明上河圖》一幅,交於內府,太上皇親自在仿作上做五字題跋並加蓋雙龍小印,真跡和御書印則被某隨身攜帶。靖康元年九月,金人再次南下,月底克正定,某在太上皇囑託之下,攜家人離京南下。

路過江寧,某深恐有負太上皇之託,遂作《江寧大江圖》,將《清明上河圖》真跡和太上皇御書印藏於畫軸之中,並留三子攜《江寧大江圖》藏於江寧府。

某之後人若見此信,望體諒某之苦衷。」

最後的落款是「趙大年於江寧府,靖康元年十月。」

這封信一出,幾位老爺子全都不做聲了。

至於那幅《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