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相戀的人也值得等待。你們男生難道出去出差就沒有去沾花惹草嗎?“
……
看著群裡的討論,從崇拜羨慕古人引發到對現代人的爭論上。身為群主的武應龍及時進行了勸架制止。
“我們都是林粉,自家人不懟自家人,我們還是聽一下這首歌背後有什麼故事吧!“
聽著武應龍的話,大家減少了爭論,而是將焦點往向了林揚的解釋。
主持人趙小薇已經剛才聽過林揚對這首歌詞背後故事的講解,聽著那唯美淒涼的歌聲,趙小薇更多的是同情那個在伽藍古寺等候一生的女人,同時趙小薇也有一些羨慕這個女子。
在觀看燕京衛視直播的樂評人張大海,一直沒有去刻意的卻理解這首歌詞,今天在觀看燕京衛視的直播中,張大海也明顯感覺到了,相比較於要揚專輯的前五首歌來說,這首歌明顯更帶淒涼悲慘之意,同時張大海在背後的故事也充滿了期待。
主持人趙小薇這時對林揚說道:“歌聲這麼悽美,請問這樣的創作靈感是來自於哪裡林揚?‘
林揚說道:“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來自真實的歷史故事。”
趙小薇幫作嚴肅道:“來自真實的歷史故事,那下面就請你給大家講授一下這個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那古人的真實情懷。“
林揚這時說道:“故事發生是在宋文帝時期,一守城將軍奉命駐守洛陽城,其間邂逅當地一名女子,一見如故,很快便私定終身。
此時北魏來犯,將軍奉命出征,臨別時拉往女子的手:“等我打勝了事,一定回來娶你……”
倆人依依昔別,女子守在城門口,看著將軍坐在馬鞍之上,頭也不回地離去……“
將軍此徵便是數月,其間南朝宋節節敗退,宋文帝一氣之下連斬二將,北魏全線出擊,強渡黃河,宋文帝不中朝臣進言,發動強攻,無奈之下,洛陽失守。
宋文帝撤回北魏,而重傷的將婆羅門教流落於伽藍寺中。
待將軍傷復之後,本楊回朝,無奈此時北宋大勢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條,死,將軍從未怕過,但想著曾經的誓言,加上對宋文帝亂殺良將之舉已至心寒,無奈之下,委身於伽藍寺為僧,希望有朝一日平昔戰火,再回到她的身邊。
他們昔別的城門,有一位女子經常坐在一塊石板上等著心愛的人回來。
每每遇到前方歸來的人,女子便問有沒有見過將軍,但始終沒有將軍得勝歸來的訊息。
女子從未放棄過,仍然日復一日地等著。
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傳到了伽藍寺出家的將軍耳裡。
但將軍不能回去,此時北魏已遷城落陽,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南北朝戰爭還在繼續,他必須活下去,等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
不知道過了多久,戰爭終於結束了。
將軍第一次走出伽藍寺的那傾斜、像要倒塌一樣的山門,回到了那個日思夜想的地方。
一身平民打扮的他,來到殘破的城門早已經班駁不堪的城門前,他走到他們分別的地方,在那樹早已枯掉的大樹旁邊,摸著那塊她天天等待他歸來坐的石板,城郊傳來優雅的牧笛聲,咱過的人告訴將軍,這裡曾有一個女人一直等碰上她心愛的人歸來。
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裡的感受,卻是那麼複雜,彷彿一切又回到了旁有和池處。
他在這座殘破的孤城裡尋著她的終影。但始終找不到,天上的雨紛紛落下。
他一直相信她一直在等她。
孤城的老者告訴他,她一直是一個人,到死那天都是。
僧人又回到蒲團之上,靜靜的坐著,敲的著木魚,天上的雨仍然在紛紛落下,落在禪房外那塊石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