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比兩廣來的厲害啊。
“沒有入選也不要緊,只要努力向學,都能獲得最好的大學教育,以後一樣能成為棟樑之才。而文治只是一方面,武功同樣重要,所以各位不必太放在心上。”萬磊見兩廣的來使臉上不太好看,就寬慰他們一句,畢竟這兩省的教育欠發達也是客觀事實。
很快,兩名十歲左右的小童就被帶了進來,萬磊定睛看了他們一會,溫言問道:“兩位年少好學,聰敏過人,不知是否願意拜我為師?”
“師尊在上,受徒兒一拜。”兩名小童忙跪下,拜師是他們求之不得的,豈有拒絕之理。
“不必多禮,只要願意就好,回頭會有拜師會。”萬磊忙止住他們,而這時傅闈也領著十餘名學生進了大廳,向萬磊拱手行禮之後就站到一旁,萬磊站起來,指著這些學生挨個介紹。
“王千之,北平人,國子學第二期,是你們的師兄。”
“唐賽兒,河間府人,國子學第一期,是你們的師姐,她平時大大咧咧的,不過心地最好,你們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向她請教。”
“高世用,興化府人,國子學第三期,與你們同期。”
“黃廷臣,蘭州人,國子學第三期,與你們同期。”
“劉定昌,北平人,國子學第二期,其父為北平軍海軍司令,最喜歡倒騰輪船大炮,跟他爹一樣。”
“趙啟兒,北平人,國子學第三期,其父為華東軍區司令,年紀最小,也是最精於數學的,小小年紀就讀懂微積分,比你們強多了。”
“周遠志,北平人,國子學第二期,其父為西北軍區司令,於地理學與製圖學上很高的造詣,他繪製了北平省山川圖,比軍用的還精細。”
。。。。。。
萬磊挨個介紹著自己的學生,那兩個新來的小傢伙規矩行禮之時,心中不由得駭然,因為他們的師兄們個個都比他們來頭大,而且還有好幾位師姐妹,個個都是才女,他們可以預想到,以後面臨的競爭是多麼激烈。
第391章 定鼎(下)
萬大總統收徒的訊息很快就傳到江南,江南輿論頓時譁然,大華民國這種大國氣度把那些小士紳們征服了,很多人甚至恨不得生為大華民國子民。當然,這種政治作秀騙騙那些小百姓還行,萬磊可不指望這些能打動那些真正握有實權的各省的封疆大吏們。
要想這些握有實權的人歸心,忽悠是不行的,關鍵得胡蘿蔔加大棒,胡蘿蔔就是給實際的好處,包括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大棒主要有兩根,一是派大兵壓境,誰不聽話就打誰;二是搞發動**攻勢,發動江南計程車紳,誰不聽話就推翻誰。
萬磊這邊派人忙著策動各省脫明入華,明朝廷內部卻亂成一團,本來對君主立憲抱有幻想的立憲派們看到各省依舊鬧自治,內部阤發生了分裂,部分人主張馬上實行立憲,好剎住鬧自治的歪風,一部分小官見明朝廷風雨飄搖,實在是看不到前途,索性就跑路了。
而跑路官員中,有部分回到自己的故鄉,不是觀望就是協助地方搞自治,有些比較光棍的,直接就偷跑過江,另奔前程去也。萬磊對於這些來奔的明官,一律優待,不是留京任《華典》編輯,就是讓他們進入到行政學院緊急培訓,然後由人事部選任為地方官。
要優差給優差,要官給官,大華民國如此“慷慨”,又引起了一波官吏北逃的風潮,明朝不管是中央各部還是地方各省府,都開始出現“用官荒”,很多衙門都已經無法正常運轉了,政府都快陷入了癱瘓狀態之中。
明朝滅亡的悲歌即將奏起,建文帝卻在與勳貴大臣們商議調兵平定沿海四省的自治“叛亂”,用鐵血手段殺雞儆猴,剎住要求自治的“歪風”,以維護明朝的統治。
然而,明朝最缺的是軍隊,建文帝能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