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個沒買到饅頭的家長,心裡多少有些遺憾,待他們回頭看到自家孩子眼裡失落的情緒,難免覺得心疼孩子。
他們問簡丹:“姑娘,你這饅頭怎麼做的,怎麼能捏出這麼多種動物形狀。”
這樣的問題,簡丹實在不好回答,她總不能說自己也是在網上學的。
他們要是都回家自己學著做饅頭去,那還有誰跟她買饅頭啊。
所以,出於幾分自私的心理,簡丹避開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說:“你們要是喜歡的話,那我明天多做一些過來賣。”
她想了想,又說:“或者,你們可以加個我的微信,我會把每天做好的饅頭髮到朋友圈,你們都可以去看看,喜歡哪種樣式的饅頭,什麼時候想買我的饅頭,都可以在微信裡說一聲,我可以給你們送貨上門。”
聞言,那幾個家長紛紛拿出自己的手機,把簡丹加為好友。
一個一塊錢的饅頭,還能免費送貨上門,他們自然樂意。
當圍觀的人群漸漸散開後,簡丹瞄了一眼那對夫妻,他們也正咬牙切齒地往簡丹的攤位看過來,被簡丹發現後,又尷尬地移開視線。
簡丹才懶得搭理他們,心情舒暢地開著三輪車去找小診所去了。
簡丹原本也可以向人打聽小診所的地址,可她為了多熟悉村裡的道路,開發更多的顧客,就自己開著三輪車在還沒去過的路上行駛著。
她首先選的探索路線,就是學校左邊那條不足兩米且烙上歲月痕跡的水泥路。
開到路的盡頭,只能往右拐,再往前開了兩三百米,簡丹赫然發現自己面前是一條雙車道的公路,而在公路的對面,就有一家大門上高掛著“何時珍診所”五個字的牌匾。
簡丹見了,大有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尋來全不費功夫。”的感覺。
她沒想到,自己想要找的診所原來就在學校的對面。
慶幸之餘,她找到可以轉彎的地方,繼續開著自己的舊三輪車去對面的何時珍診所。
當她走進何時珍診所,才發現診所只是一間二十平方米左右的一層平房。
跟診所緊緊相連的是一棟五層樓高的現代建築,房子裝修的大氣上檔次,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主人家的富裕程度。
看來在農村開傢俬人診所很賺錢啊。
診所裡面坐滿了各種年齡層次的病人,有躺在唯一一張病床上掛瓶的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有貼著牆壁坐著掛瓶的中小學生,有坐在望診醫生前面那條長凳上的婦女,也有排隊等候診病的青年男女。
簡丹覺得一間面積如此有限的診所,能夠坐的下這麼多的病人,也實在是一件神奇的事。
簡丹也是個講理的人,她雖然著急看病,但她也懂得規矩兩個字。
其他比她早到的病人都在安分地排著隊,她自然沒有插隊的道理,便乖乖地站在隊伍的最後面,等著醫生給她看病。
她在等待的過程中,不免偷偷打量一眼坐在看診座上的那位私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