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阿婆的家接近於住在山腳下,離村民聚集的中心地帶隔了好幾條小路跟大路。
簡丹要想把饅頭拉到人多的地方去賣,非得再開個十多分鐘不可。
所以,也就簡丹這樣藝高人膽大的姑娘敢在天還未大亮的時候出門。
換了尋常人家的女兒,這麼早讓她獨自開著舊三輪車去走遍農村的阡陌小路,只怕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尤其是還得經過荒涼的山路。
其實,除了何阿婆之外,接近山腳下的人家還有三戶。
他們這幾戶人家都得感謝山上的那尊土地爺。
要不是山上有鎮村保安寧的土地爺,村裡的那些有錢人也不會集資修了條寬敞的水泥路。
修好了山路,方便村民上山上香。
現在,也方便簡丹出門賣饅頭。
跟何阿婆家勉強可以算鄰居的那三戶人家,有兩家長年不在家,還有的那一戶人家蓋的是高樓別墅,聽說戶主只是偶爾過來小住。
所以,家附近的鄰居是不在簡丹推銷饅頭的範圍之內。
她直接開著三輪車往熱鬧些的民房聚集地而去。
在前行的路上,她不時地用喇叭吆喝一聲,“賣饅頭誒,香噴噴剛出鍋的大饅頭。賣饅頭誒……”
好在農村人都起得早,所以簡丹的吆喝聲並不會打擾村民的睡眠。
相反的,有一些睡遲了,來不及給孩子做早餐的父母,在聽到簡丹清脆悅耳的叫聲後,都會帶著好奇的心理往窗外瞧一眼。
這些父母趴在窗臺上往外瞧,只看得見叫賣饅頭的是個女子,卻看不清楚女子的長相。
他們在決定叫住簡丹買饅頭之前,還會先嘀咕兩句,我們村裡什麼時候有人賣饅頭了?之前好像沒有,這是誰家的媳婦?
他們都認定三輪車上的女子是個已經嫁做人婦的女人,絕不想到會是簡丹這樣年輕美貌的女子。
所以,當他們面對面接過簡丹遞來的饅頭時,基本都是驚訝之中帶著八卦的心思在打量簡丹。
簡丹對於顧客們好奇的打量也不以為怪,始終是用得體的微笑服務跟她買饅頭的每一位顧客。
年紀跟簡丹差不多大或是大不了幾歲的男女,他們心裡雖然好奇簡丹的來歷,但不會當面追問這類事。
至於那些早起出門散步、找人閒聊的爺爺奶奶輩的老人,看到面生的簡丹踩著一輛舊三輪車在村裡賣饅頭,便會藉著買一個一塊錢饅頭的機會問東問西的。
“姑娘,你看著很面生,不是我們村裡人吧?”
簡丹答:“這位奶奶好,我確實不是本村人,前兩天剛來村裡。”
“姑娘,你這年級怎麼沒去學校讀書?在農村賣饅頭,這能賺什麼錢?”
對此,簡丹沒有給出詳細的解釋,只是敷衍地回了句:“生活所迫。”
簡略的“生活所迫”四個字已經足夠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猜想了。
在他們看來,簡丹家一定是窮的揭不開鍋,才會讓如此妙齡女子輟學賺錢。
他們一番噓噓後,又開始好奇簡丹的身世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