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其志願在於以詩的形式表現其所獨有的世
界,而能刺激鼓動如此創作欲的力量在兩者均無有也。中氏於是保守其自己獨特的世界,
苦心思索如何乃能以詩的形式表現出來。可是末了終於斷念,以現代日本語寫長詩是不可
能的事,漸漸執筆寫散文,雖然最初彷彿還感著委屈的樣子。這樣成功的作品第一部便是
《銀茶匙》的前編。時為明治四十五年(1912)之夏,在信州野尻湖畔所寫,著者年二十
七歲。
最初認識這作品的價值的是夏目漱石氏。漱石指出這作品描寫小孩的世界得未曾
有,又說描寫整潔而細緻,文字雖非常雕琢卻不思議地無傷於真實,文章聲調很好,甚致
讚美。第二年因了漱石的推薦,這篇小說便在東京《朝日新聞》上揭載出來。在當時把這
作品那麼高的評價的人除漱石外大約沒有吧。但是現在想起來,漱石的作品鑑識眼光確實
是很透徹的。
《銀茶匙》的後篇是大正二年(1913)之夏在比睿山上所寫。漱石看了比前篇還要
高的評價,不久也在同一新聞上揭載出來了。
查《漱石全集》第十三卷&ldo;續書簡集&rdo;中有幾封信給中氏的,其中兩三
封關於他的小說,覺得頗有意思,如大正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信雲:
來書誦悉。作者名字以中勘助為最上,但如不方便,亦無可如何。那迦,奈迦、或
勘助,何如乎?鄙人之小說久不結束,自以為苦,且對兄亦甚抱歉,大抵來月可以登出亦
未可料。稿費一節雖尚未商及,鄙人居中說合,當可有相當報酬,唯因系無名氏故,無論
如何佳妙,恐未能十分多給,此則亦希預先了知者耳。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