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是放暑假,但是各個實驗室裡,卻依舊有許多師生,都在靜悄悄地忙碌著。
劉青山也沒打擾大家,直接去了何婉清的辦公室。
“青山,你終於回來啦!”
看到劉青山,何婉清也激動地站起來,她家的高凌風早就回來,可是卻遲遲不見劉青山的人影。
關鍵是,那幾個實驗組的人,天天來催她,何婉清都急壞了。
“姐,什麼情況?”劉青山嘴裡回答她,還笑著和對面的李姐也點點頭。
“魯直他們的實驗,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尤其是鋰電池實驗組,已經可以實現工廠化,可是,咱們的工廠,才正建設。”
何婉清道出情況,她是真急啊,這件事涉及到好幾十億美金呢,現在一年就快過去了,啥啥都沒影兒,叫她如何不急?
劉青山也露出微笑:“還蠻快的,哈哈,正好我收購了幾家電子廠,電池廠也有兩家。”
真的嗎?
何婉清大喜,看來這個弟弟是早就準備好了,那是不是馬上就可以大幹一場?
劉青山可沒有這麼樂觀,他收購的工廠,畢竟不是配套生產手機零部件的,所以還需要對裝置和生產線進行一段時間的改造。
這方面,就不是他能做的了,必須由學校牽頭,從國家裡面,找出那些專業的工程師,來重新進行規劃和設計。
這也就是,他的青鳥公司,為什麼要掛在京大下面。
聽劉青山說完,何婉清便喜滋滋地去找那些負責人,雖然前路漫漫,但是終歸看到了曙光。
很快,魯直、陸長青,甚至在京郊的李一帆,都急火火地趕過來。
除了這三位專案組的組長之外,還有葛教授、吳教授、杜教授、高教授等等,也都在座。
一項研究,從實驗室轉為工廠化生產,難度是最大的,這幾位老教授,都有過相關的經驗,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看著四下裡人才濟濟,劉青山心中也豪情萬丈:這關鍵的一步,必須跨過去!
他從包裡面,拿出來幾份資料,對應著分發下去:
“大家先研究研究,這是我最近收購的電子廠和電池廠的基本情況,另外在春城還有一家專門生產液晶螢幕的工廠。”
“近期可能要辛苦諸位,去工廠進行實地考察,至於需要進行什麼改進,更換什麼裝置儀器之類,都需要大家規劃好,然後統一採購。”
“給大家交個底兒,資金這方面,大家完全不用擔心!”
還真是及時雨啊!
會議室裡的人也都面露喜色,他們也想不到,劉青山竟然準備得如此周到,而且還真是大手筆,收購的都是外資或者合資企業。
大家對劉青山的經濟實力,又有了新的認識。
相對來說,外資企業,在裝置上,肯定是領先於國內的。
“劉總,能弄到專業的手機組裝生產線嗎?”魯直詢問道。
劉青山搖搖頭,目前也只有摩托羅拉能生產手機,想弄生產線,根本沒可能。
尤其是今年,西方國家對華夏實行全面的限制,高精尖的東西,想都不要想。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當年我們國家剛剛成立的時候,一窮二白,還不是大家齊心協力才搞起來的。”
葛老率先表態,老一輩,從來都不缺乏這種戰天鬥地的奮鬥精神。
對,咱們自己搞!
大夥也都信心十足,頂多最開始的時候,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高,那就用人工彌補好了,總會慢慢改進的。
看到大家鬥志昂揚,劉青山都深受感染,然後宣佈了一個好訊息:
“雖然沒有完整的生產線,但是一些關鍵性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