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千百年來,無數人想要稱王稱霸,想要權傾天下,主宰一方,可是誰又明白,勝利者,只會有一個,一將成名萬骨枯,譬如吳曦一樣的勝敗者,最終,卻也不過是別人成神道路上的一塊墊腳石。
&ldo;吳曦,你可知罪?&rdo;屏退了左右,顧同望著吳曦,清聲問道。
&ldo;知罪?哈哈,成王敗寇,我吳曦何罪之有?&rdo;吳曦紅著雙眼,一臉憤怒的看著顧同,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ldo;何罪之有?吳曦,沒有想到,都到了這個境地了,你居然還不知悔改,好,既然你不知道,那麼我來告訴你!&rdo;顧同起身,走下王座,站在吳曦身前,居高臨下俯視著吳曦,一腔正氣說道:&ldo;靖康恥,臣子恨,女真與我漢人,誓死不兩立,北伐關鍵當頭,你引兵背叛朝廷,投靠金國,賣主求榮,割棄關中四州,置民族大義於不顧,不忠不義,此罪一也;吳玠吳麟兩位將軍,當年金戈鐵馬,馳騁和尚原,與金兵大小戰役不下百多次,吳家幾代忠良,為國為民,戍守巴蜀,剋制關中女真之敵,功高勞苦,吳家忠良之名,五湖四海盡知,然你吳曦,為一己私利,棄置祖宗名聲於不顧,效仿石敬瑭,做個兒皇帝,實在是丟盡吳家名聲,此乃不孝之罪;本王引兵攻伐關中,收復失地,至此之際,你不思引軍投降,居然還敢謀劃攻取關中,執迷不悟,將麾下十萬將士性命玩弄於股掌之間,明知不敵,卻愚蠢抵抗,此乃不仁;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頑劣至斯,你還有什麼可以狡辯的地方?&rdo;
顧同冷哼一聲,直將吳曦罵的體無完膚,相對於前一日城前罵戰,這一刻,顧同的訓斥聲更加的嚴厲。
或許是被顧同罵的醒悟了,也或許是情知已敗,再無回天之力,吳曦慘笑幾聲之後,像一隻瘋狗一樣,趴在地上,一邊叩頭,一邊向顧同哀求道:&ldo;晉王,事到如今,我已經醒悟,當初悔不該鬼迷心竅,聽信麾下屬臣之言,賣主求榮,還請晉王饒恕!&rdo;
沒有想到到了這個地步,吳曦竟然還心存僥倖,顧同心中冷笑,臉上卻不動聲色的問道:&ldo;饒恕?呵呵,你倒是給我說出一個讓我饒了你的理由來,若是讓本王滿意&rdo;顧同沒有往下說。
吳曦以為是顧同為利益考慮,欲放過自己,於是連忙絞盡腦汁,窮思苦慮之後,自以為是的開出了一個買命的價碼:&ldo;晉王,只要你放我一馬,我宮中財產,吳家幾世積累,蜀地十萬勁旅,一切一切,都將是晉王您的,若是王爺不嫌棄,將臣收下,留在身邊伺候,臣定將感激不盡&rdo;
吳曦正要往下說,顧同卻已經沒有聽下去的心思了。
&ldo;吳曦,我念你昔日為王,念吳家功勳顯著,與你談話,卻不曾想,你竟然愚頑至斯,你以為我會信你的話嗎?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本王可不敢放在自己身邊,至於你說的那些東西,財產也罷,兵士也好,本王自當奉公處理!&rdo;冷冷的丟下幾句話,顧同叫了一聲門外的衛士,然後對著吳曦最後說了句:&ldo;你的生死,皇帝和韓丞相自然會有所決斷,好了,言已至此,你上路吧!&rdo;
說完話,顧同就命令親兵營抽調出精銳人馬,由與杜謙一道加入到之前神武軍,有著神武軍青年俊傑之稱的王韜領隊,押著吳曦、吳現以及參與到此次叛蜀活動中的董鎮、郭榮、姚淮源等人,前往臨安,之所以這般匆忙,一來是顧同確實不想在看到吳曦的噁心模樣,二來,也是想借著吳曦來拖延臨安城的注意力,然後好趁機將巴蜀局勢,徹底穩定下來。
漢中一戰,就此結束,昔日蜀王,淪為階下囚,成王敗寇的歷史命運之前,值得很多人去反思,很多人去吸取教訓,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