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2頁

雁門關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關城城牆高10米,周長約1公里。牆體以石座為底,內填夯土,外包磚身,牆垣上築有垛口。

領兵來到雁門雄關之下,還來不及欣賞千年雄關的風景,果不其然,杜謙就遇到了守將蒲察津的阻攔。

對於這一想像中的情況,杜謙早已經有所預料,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再拿出了完顏璟頒下的平叛詔書之後,蒲察津居然還是那樣的不識時務,並揚言除非是朝廷給他本人下令,不然,誰要想帶兵從這個地方經過,那就得看看他手中的大刀答不答應。

蒲察津之所以這般阻撓,其實只為了給姻親完顏慧報仇雪恨,因為當初顧同清洗西京官場,完顏慧落敗被殺,所以蒲察津自然而然的也就恨上了顧同,所以才有了見聖旨依舊不開關門的場景。

蒲察津的本意只是阻撓阻撓顧同的軍隊,讓顧同和西京軍也知道知道他蒲察津的厲害,順便為他的親家完顏慧出口惡氣,但是沒有想到,他這般用心,竟然給他以及雁門關女真守兵帶來了滅頂之災。

在搬出聖旨之後蒲察津猶不開關門的情況下,杜謙也沒了好脾氣,直接就讓三娃子帶著一同前來的步兵搭起攻城器械,強攻雁門關。

雁門關守關將士並不是人人都像蒲察津這樣的不識好歹,尤其是在得知西京軍是奉命行事之後,這些人要麼就是猶豫要麼就是直接後撤,就算是有蒲察津的強力要求,也不能挽回敗局。

一頓強攻,其實也沒有遇到什麼強烈的反擊,三娃子就直接奪下了雁門關城牆,然後又開關迎進杜謙率領的主力部隊。

至於守將蒲察津,杜謙想也沒想,直接以阻撓軍機、蔑視聖旨為由,一刀砍了,不過這樣一來,也為西京軍控制要塞雁門關取得了便利。

奪關南下,杜謙領兵過忻州,直撲太原府城!

第323章 兩封信

太原府東至河北趙州約莫五百五十里,東南至遼州三百四十里,南至沁州三百十里,西南至汾州府二百里,西至陝西吳堡縣界五百五十里,北至大同府朔州四百里。自府治太原城至金中都一千二百里。

上古之時,大禹分劃九州,太原屬冀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國時屬趙,秦滅六國,置太原郡。兩漢因之,兼置幷州治所。魏為太原國,幷州仍舊。晉因之,後為劉淵所據,旋沒於石勒,又為慕容燕所據,苻堅復取之。後魏仍為太原郡,兼置幷州。北齊、後周皆因之。

隋初,廢郡置幷州。開皇二年,置河北道行臺。九年,改為總管府,大業初府廢。大業初,改曰太原郡。

唐初,曰幷州初置大總管府,又改大都督府,武后長壽元年,置北都,旋復曰幷州。開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幷州為太原府。天寶元年,改北都(太原)為北京,又為河東節度使治所。《唐書》記載:至德初,命李光弼為北都留守。史蓋因舊稱書之,非是時又改京為都也。寶應初,始復曰北都。五代唐為西京,又改為北京。周時,為劉崇所據。宋太平興國四年,改置幷州,嘉佑中,復曰太原府亦曰太原郡河東軍節度。金因之改軍曰武勇,尋復曰河東,是為河東北路路治所在。

太原府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乃古今必爭之地也。周封叔虞於此,其國日以盛強,狎主齊盟,藩屏周室者,幾二百年。迨後趙有晉陽,猶足拒塞秦人,為七國雄。秦莊襄王二年,蒙驁擊趙,定太原,此趙亡之始矣。漢高二年,韓信虜魏豹,定魏地,置河東、太原、上黨郡,此所以下井陘而並趙代也。後置幷州於此,以遮蔽三河,聯絡幽、冀。後漢末,曹操圍袁尚於鄴,議曰:幷州左有恆山之險,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強胡,速迎尚以併力觀變,猶可為也。

及晉室顛覆,劉琨拮据於此,猶足以中梗胡、羯。及琨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