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8頁

不過當聽到顧同要親自往孟津河渡接引宋使畢再遇的時候,還是有一大部分人提出了反對,尤其是早已經將顧同視作為真命天子的張復亨等人,更是不想顧同行此舉而墜了威風,以使日後在宋朝君臣面前抬不起頭。

不過顧同沒有想這麼多,對於目前的他來說,會一會畢再遇這個千古傳奇人物,才是真正的有意義之舉。當然,如果能夠藉此機會將這員猛將收攬到麾下,那自然是更好了。

心意已定,坐不住的顧同,帶上蕭成、哲別、胥鼎,讓張復亨、趙樞以及已經來到太原的薛勇、天奴等人留守,點齊兩千騎兵,便直直往孟津渡口馳去。

第333章 重逢

孟津,夏屬孟塗氏封國;商前期為畿內地;周設平陰、諜城兩邑,戰國為韓地;秦改邑為郡縣,稱諜城、平陰縣;西漢為諜城、平陰、平縣三縣轄,隸屬河南郡;王莽改平縣為治平縣,東漢復改治平為平縣;三國魏時並平縣、平陰、諜城縣三縣為河陰縣,隸屬河南郡;晉至南北朝時,歸屬屢變,但縣名未改,東晉置河陰郡;隋並河陰入洛陽縣,隸屬河南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大基縣(治今孟縣西),八年省。鹹享四年(公元673年)復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更名河清縣,屬河南府。(唐初劃河陰出洛陽跨黃河置大基縣,後改為柏崖縣、河清縣,隸屬河南郡);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徙治於白坡鎮(今洛陽市吉利區內)。宋時為河清縣,隸屬河南府;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廢河清縣改縣名為孟津,縣治從黃河北岸白坡鎮遷至孟津渡。此後一直延行,直到近代。

孟津以周武王會八百諸侯於孟津渡而得名。據《尚書&iddot;禹貢》注&ldo;孟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謂之孟津&rdo;。

孟津渡上,顧同負手環望,這座歷史上演繹了無數精彩的古河渡,心中也不禁生出一番物是人非,江山代代的感慨出來。

&ldo;龍馬負圖出於孟河之中,是以成聖皇伏羲,澤被中華萬民,和之,我等此時所行與古聖賢達所差無幾啊!&rdo;

胥鼎注視著眼前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眼見著河中渾濁的急流翻滾,像是一條條巨龍追逐嬉鬧,心中早已被這片壯懷激烈的景象震住,此時在聽顧同豪情滿懷的言語,也不禁心生出更多的嚮往出來。

良禽擇木而棲,他之所以選擇投靠顧同,背棄目前看似強大的女真人,其實何嘗不是一場賭博,為了青史留名,為了從龍之功,胥鼎早已經丟擲了所有。

&ldo;主公,羲皇得河圖以教化蒼生,將來江山一統,主公也能給黎民福祉,確實無異於先聖之舉,嘿嘿,臣下能夠追隨主公,立下一番不世之功,卻也是一樁能夠留名青史的美談啊!&rdo;胥鼎一嘆,不過言語之中,滿是激動和憧憬,想他不過而立之年,怎能會不嚮往功名利祿這些東西?

顧同一笑,並未對胥鼎的志向點評什麼,而是指著黃河,指著黃河以南的中原大地,說道:&ldo;宋太祖趙匡胤,當年黃袍加身,以成帝業,可是子孫不肖,致使國滅,譬如高宗趙構,苟延殘喘臨安,可惜了一大批效忠宋室的賢臣良將,你看,這裡埋著漢光武帝,往南就是趙匡胤一手建立的大宋王朝的都城‐‐汴京,還有古都洛陽,此乃進出天下的屏障,可北宋王朝何處可見?那些定都洛陽的帝王將相又在哪裡?和之,你要切記,我們今日所幸,固然是為名利,可是卻更多的是為了天下萬民!&rdo;

顧同知道自己麾下,很多人都想著自己將來能夠稱王稱帝,但是比起帝王之位,他卻想得簡單得多,只要天下一統,只要趙宋皇帝賢明,就算是將軍隊和底盤交出去又何妨?他只要北疆安寧,天下無事,蠻夷不敢牧馬長城之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