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統一指揮,西夏軍隊只能各自為戰,儘管戰勢一度十分的危急,不過在經過了最初的慌亂之後,西夏軍隊還是形成了有效的反擊,並且將幾條主要陣線牢牢地掌控在手中,絲毫不給蒙古人突破防線的機會。
尤其是在第三道防線的爭奪之上,雙方幾乎都是靠著人命在拼耗。這一點上無論是李承禎還是昧克都做得十分明智,哪怕就算是在後陣被偷襲的情況下,也沒有遞減對第三道防線的增援。
李承禎和昧克都能夠看得出來,不管是身後的伏兵也好,還是兩翼負責包抄的蒙古軍隊也罷,這幾路軍隊,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奇兵。既然是奇兵,那麼也就只能起到擾一時之作用,對於整個戰爭,要說有多麼大的影響,很難,尤其是在經過最初慌亂之後己方軍隊對幾路蒙古奇兵開始反擊之後,奇兵之效,更是有限。
倒不是說幾路奇兵的戰鬥力太弱,實在是人數上處於劣勢,像忽必來、速不臺、者勒蔑三路人馬,總計才有一萬五千人,對於動輒三四萬、五六萬人一個方陣的西夏軍隊來說,一萬多人衝刺進來,也就是針扎一樣,痛一痛就過去了。
整個戰場之上,讓李承禎和昧克始終都不敢放鬆警惕的就是鐵木真親自督率下的進攻第三道防線的蒙古軍隊,也就是但當正面進攻的蒙古軍隊。
是以雙方較勁的主要著力點,也似乎就落到了這裡。
昧克有意將第三道防線打造成一個巨大的磨盤,然後在這裡將蒙古主力軍隊抵擋住並且儘可能的予以消耗。不管怎麼說,蒙古軍隊只有十萬人左右,只要在第三道防線前能夠消耗掉敵人一半左右的軍隊,昧克都覺得這都是一場勝利。
哪怕,從整個戰場上來看西夏軍隊可能會敗,但是昧克有信心,只要蒙古人死傷一半以上,那麼就算是野戰己方失敗,那麼也大可以退回到克夷城坐等蒙古人退兵。
昧克不相信在損失了一半軍力之後,鐵木真還會繼續攻打克夷城。
&ldo;只要蒙古人最終退兵,那麼對於殿下您來說,這就是一場勝利!&rdo;昧克一邊指揮戰事,一邊猶不忘給身邊的李承禎鼓勵打氣,戰爭進行到現在,他還真的怕李承禎這個二桿子下令退兵。
如果不是昧克時時鼓勵打氣,那麼李承禎保準已經下令退兵了,可是有了昧克的這席話之後,一直都將皇位看作自己人生奮鬥目標的李承禎也只好收斂起內心的恐懼,強裝鎮定,在剩餘的一半東宮六衛的保護下,等待著戰爭的最後結果。
昧克的這種近乎於冷血無情的拼耗將士性命的做法,沒有人可以去指責他,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是在關乎西夏、蒙古兩個國家國運的爭奪戰中呢?
鐵木真就很欣賞昧克的這種打法,看著西夏軍隊竟然還能堅持到不敗,鐵木真也不無讚嘆的對著身邊的三個兒子說道:&ldo;往日你們都說中原軍隊不堪一擊,怎麼樣,今時今日是不是有了另外的領教了?&rdo;
鐵木真的話,讓察合臺、窩闊臺和託雷三人紛紛點頭稱是,極善於恭維鐵木真心思的窩闊臺更是趁此時機讚頌道:&ldo;西夏軍隊儘管有一戰之力,可是在父汗您的智慧之下,還不是照樣要輸掉?&rdo;
&ldo;是啊,咱們還有失吉忽突忽兄長這一路兵馬,嘿,只要克夷城失守的訊息傳到這裡,我看西夏軍隊還能有心思戰鬥下去嘛!&rdo;察合臺也隨之笑道。
次子、三子的話,鐵木真只是一笑,知子莫若父,對於兒子們心中的那些想法,鐵木真焉能不明白?不過他是希望在捍衛繼承者問題上幾個兒子能夠有能力者擔任,就向雛鷹一樣,只有在擊敗了其他的兄弟之後,才有資格作為天空的王者!
想到這裡,鐵木真內心卻又是一嘆,遠在長安城中的朮赤,始終是他心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