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陛下,您這是&rdo;張復亨一聽顧同的話,內心就是一驚,不等他說下去,顧同就轉身向他說道:&ldo;不錯,這可能是一場持久戰,在沒有摸清楚高麗軍隊實力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復亨啊,朕現在都有些後悔了,如果當初直接將中原軍調來東北,那麼這場戰事可能已經結束了。&rdo;
&ldo;陛下,這都是微臣沒有盡到做臣子的職責,勞煩聖君憂心,微臣惶恐。&rdo;張復亨面帶羞愧的低下了腦袋,在張復亨看來,未能算計到高麗軍隊這個變數,實在是他這個做謀臣的實職。
顧同當然不會責怪張復亨,事實上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夾谷衡竟然會聯絡高麗軍隊,事已至此,也只能想辦法來應對可能會面臨的戰局了。
回想起當年隋煬帝征伐高麗之時的幾次慘敗,顧同也著實有幾分擔心自己也會想隋煬帝那樣遭受失敗之慘痛,對於高麗軍隊戰鬥力如何,顧同是陌生的,甚至對於高麗國的國內政局,顧同也只知道一個大概。說來著還要歸結於前世時候他研究遼金史的時候順帶對高麗國的歷史進行過一些瞭解。
公元1210年的高麗國,正是高麗國內武臣獨裁政權形成發展的一個時期,熙宗王瑛儘管名義上是高麗王,可是實際上操控高麗國政權的卻是高麗國晉康侯崔忠獻,崔忠獻此人乃是武將家庭出身,承蒙父蔭,做了將軍,後來在鎮壓地方起義的時候,得到了當時高麗國大將軍奇卓誠的賞識,進而漸漸羽翼豐滿,後來在明宗年間,殺死另外一個權臣李義旼,從而開始了獨裁專權。在清除高麗朝中大臣的同時,崔忠獻還廢除了高麗明宗,擁立神宗,神宗死後,又立此時的熙宗王瑛為主,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熙宗也會被廢除,接著崔忠獻又會扶持另外一個高麗王室成員做皇帝。歷史上的崔忠獻,把控朝政二十多年,死後其子又繼任,可以說崔氏一門,幾乎是高麗王國後期不爭的真正王者。
打發走了張復亨、羅通、潘武三人,顧同獨自坐在帳中,手中玩弄著筆管,心中卻在想著崔忠獻這個人。儘管不清楚女真朝廷和高麗王國結盟的具體情況,但是顧同此時已經可以猜到,主持高麗王國結盟女真,對抗自己的一定就是這個崔忠獻。因為崔忠獻掌控著高麗王國的大權,在高麗國內,權勢比之傀儡一樣的王瑛還要大,除了崔忠獻,顧同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人可以調動高麗國內兵馬,前來支援黃龍府城之女真兵馬。
思索著崔忠獻這個人,顧同隱隱約約的感覺到想要退敵,可能就要從這個人身上下手,可是想來想去,卻又沒有什麼思路。對於崔忠獻的瞭解,他僅僅限於史書記載,此人到底如何,顧同實在是難以清楚。
就在顧同一邊調動中原軍支援,一邊思索著退敵之策的時候,高麗大軍,也源源不斷的抵達了黃龍府城之下,並且人數比之最初預計的八萬人還多了五萬,合計共有十三萬之數,也就是說此時此刻,顧同面對的敵人,已經多達十八萬。
敵軍旌旗招展,聯營十幾裡,加上依託黃龍府城,優勢要比已經在人數上陷於劣勢的顧同大軍多出不少。不過顧同一方,裝備優良,加上將士們的戰鬥力,要比女真軍隊高出不少,是以一時之間,兩軍相互對峙,雖然有過幾次小的試探,可是顧同卻從這幾次交手之中,感覺到高麗軍隊在儘可能的掩飾實力。
時間匆匆,很快,半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從燕京出發的中原軍前鋒部隊,已經快抵達遼陽城了,也就是說,大概在有半個月的時間,大軍就可以得到支援。
在援兵快要抵達的情況下,顧同卻不再著急了。他整日帶著羅通等人檢查軍務,督促將士訓練,偶爾也會派出哲別或者李全帶一營兵馬,出營和高麗軍隊交一交手,反正在糧草還能支撐大半個月的情況下,顧同是一點兒也不著急,相反,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