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陛下說的是,臣回到戶部就擬出一個條陳出來,一定儘快將陛下的吩咐落實。&rdo;張嘉貞恭恭敬敬的看著顧同,心中對顧同的欽佩之情更是達到了一個無限高的層次,張嘉貞覺得,在顧同這樣一個皇帝手下,哪怕是做一輩子的戶部尚書,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因為在顧同身邊,能夠學到了財稅知識,實在是太多。
沒有理會張嘉貞對自己的無限敬仰之情,顧同在說完整修黃河水道一事之後,就又對工部尚書胥鼎交待道:&ldo;京杭大運河的工期,還是要加快一些,只有將河道早一天修好,南北經貿才能早一日通達,到時候一旦北方用兵,南方糧草,也能迅速運抵前線,事關數十萬大軍生死,和之(胥鼎字)還是要盯著一些,朕給你一個期限,在明年五月之前,怎麼也得將通惠河這一段開鑿出來,你有沒有信心?&rdo;
&ldo;陛下,臣已經讓工部的人到每一段河道上面蹲點去了,下一步,臣也打算親自去監督通惠河的開鑿,臣保證,在明年五月之前,一定將大運河主體工程全部修完。&rdo;憑藉著二十多萬的戰俘,胥鼎主持下的大運河修建工程,也可謂是一日百里,雖然通惠河主體工程還要耗費不少時間,可是胥鼎還是有把握,在顧同要求的時間之前,完成整個大運河主體工程,保證在用兵漠北的時候,大運河就能投入運營。
對於胥鼎的辦事能力,顧同還是十分放心的,他也相信,在傾入瞭如此多的資源之後,大運河一定能夠在明年上半年投入到使用之中。
戶部、工部的事情說完,顧同不忘對建元四年的禮部春闈提出要求,畢竟此時各省的省試已經開始,透過省試的學子,也馬上就要趕赴長安,參加大元建國以來,真正的第一次禮部科考,之所以說是真正的第一次,是因為建元元年的殿試是恩科,是皇帝特點的,非是三年一度正常輪下來的。
禮部尚書張行簡,做了三年的禮部尚書,也即將要告老歸鄉,能夠在告老之前,在主持一次科考,對於他來說,自然是極大的榮幸,是以張行簡當著顧同的面,就拍著胸脯極力保證道:&ldo;陛下,臣會妥善安排科考事宜,一定為陛下選出最優秀的學子,為百姓選出最優秀的官員。&rdo;
&ldo;好,張愛卿,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科考一事,可就全都交給你了!&rdo;知道自己來年肯定沒有太多精力耗費在這些事情上,是以顧同也給張行簡提前打好預防針,將科舉取士的這副重擔,全部壓倒張行簡身上。
說完科考的事情,顧同又對吏部尚書趙樞、刑部尚書宋鞏分別講了管理考核和刑事判處等一些事情,尤其是對官吏考核這件事情,顧同是寄託著厚望的,立國之初,他就定下了官員三年一小考、六年一大考的制度,建元三年即將開始的第一場小考,是否能夠收到預期的目的,顧同是十分在意的。
一直將六部衙門分管的諸般事情一項一項的議完,顧同這才算是暫時鬆了口氣,雖然六部衙門的事情講完了,可是作為重頭戲的軍事會議卻還沒有展開,在送走六部尚書,又做了短暫歇息之後,頂著身體上的疲累,顧同就將陳季常、何方、羅通、張復亨四位議政大臣留下,同他們交談建元四年對蒙之戰的事宜。
第623章 進逼(一)
&ldo;剛才你們也都聽到了,朝廷現在正在積蓄實力,按說對蒙之戰,可徐徐圖之,甚至可以等到國力進一步增強之後在展開,但是,鐵木真不會眼睜睜看著咱們不斷經營,在草原不斷開拓勢力的蒙古軍隊也不會坐視我們這個強鄰越來越強`鐵木真不願意看到咱們強盛,朝廷自然也不能坐視蒙古不斷強大,與其等到將來耗費更多的資源去和蒙古打這一仗,倒不如趁現在,趁著蒙古軍隊氣候未成之際,與之決一勝負!&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