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8頁

第607章 西行,彰顯武威

從顧同開始下令疏通大運河,並且開鑿濟州、會通、通惠河,將昔日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從洛陽北遷到燕京的時候,朝堂之上,但凡是嗅覺敏銳的文武大臣們都從這道旨意之中琢磨出了幾分其他意味。

&ldo;皇帝要遷都,建元三年不會有戰事。&rdo;

燕京地位越來越重,並且工部不斷派遣能工巧匠前往,加之大運河修建起來之後,燕京勢必成為北方第一大城,甚至將取代長安城的地位,儘管顧同沒有流露出遷都的意思,可是最善於揣摩君上心思的臣子們,又怎麼能感受不到這遷都前夕的準備呢。但是在這個問題上,臣子們都聰明的選擇了閉口不言,一來這只是他們各自心中的揣摩,顧同並未言明,要是貿然進言,怕是會惹來顧同不開心,二來燕京位置,較之長安城確實更宜作為帝都,尤其是幾年時間之中,海貿越來越成為帝國賦稅收入的重點的時候,選擇一處有出海口的城市作為都城,無疑是適合帝國未來發展的。

當然,也有人會覺得在西域未平,漠北不靖,吐蕃未服的情形下,遷都燕京,勢必會造成關中空虛,屆時一旦蒙古騎兵南下,帝國西北疆域必定會陷入水火之中。就在群臣們議論紛紛,私下裡揣測不已的時候,顧同頒下詔書,言說建元三年四月十五日,將要於涼州城同吐蕃高僧薩迦班智達會晤,商議解決吐蕃事宜,詔令一下,朝堂之上,立刻一片譁然。

&ldo;不可不可,陛下怎能以萬乘之軀冒險西行,且不說吐蕃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明確表態,恐怕蒙古鐵木真也不會坐視涼州會盟成功,到時,鐵木真一定會派人阻攔,陛下,您的安危要緊,臣以為當遣秦國公或者魏國公這些重臣前往,如此,既能表明陛下重視吐蕃之心,又能確保聖體安康。&rdo;大朝會上,御史中丞孫即康第一個站出來明確反對顧同前往涼州。

孫即康之後,以吏部尚書趙樞為首的禮部、戶部、刑部、工部五位尚書,悉數上奏反對顧同西行,五部尚書之後,御史、國子監、大理寺、都察院等文官頃刻之間都上書反對,除了陳季常、羅通、何方、張復亨四位議政大臣,還有兵部尚書符虎,兵部侍郎、錦衣衛指揮使沈復還有哲別、畢再遇等武將,朝堂上,竟然多數都站在了顧同的對立面。

看著自立國之後從來沒有過的這一幕,瞬間,顧同都覺得有些嗔目結舌了,不過看到群臣都是出於擔心自己的安危,是以面對如此強烈的反對之音,顧同只是淡然的一笑,然後,他堅定的對著眾人說道:&ldo;眾位卿家,朕知道你們都是在擔心朕的安危,但是請你們放心,這個世間,能夠讓朕陷於危難的事情還真的很少,再者,涼州城有西北軍十數萬將士,除非鐵木真要放棄西征的打算,不然誰也破壞不了涼州之盟。&rdo;

顧同的話雖然沒有說的決然、斷然,不過言語之中的那份不容置疑還是讓趙樞等人聽出了他的決心。趙樞是在張萬公告老之後接任的吏部尚書,作為天下文官之首,趙樞知道自己是時候表出一個態度了,不然僵持下去,恐怕顧同真的會發飆,想到這裡,趙樞在心中稍微一沉思,就出列上奏道:&ldo;陛下意欲遠赴涼州,會盟吐蕃高僧,以彰顯朝廷對吐蕃之重視,臣等自然不能拖了陛下的後腿,只是為陛下安危考慮,請陛下徵調神機營、神武軍隨駕左右,如此,臣等也能放心,吐蕃貴族也能知道我朝軍隊之厲害。&rdo;

不得不說趙樞言辭之厲害,巧妙之間,不僅為顧同堵住了群臣的嘴,同時也讓顧同不得不答應率領神機營、神武軍隨行,儘管顧同覺得沒有必要,可是在看到要是不答應趙樞的請求的話,那麼自己想要遠赴涼州就決計會不可能。無奈之下,顧同只得點頭同意。

看到顧同不情不願的同意會帶神機營、神武軍兩大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