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0頁

高汝礪的話,也讓不怎麼懂經濟的陳季常、趙樞這些人起了興趣,至於作為轉運使也就是財相的路伯達和掌管朝廷財政的戶部尚書張嘉貞兩個人更是悉心向高汝礪討教了起來。

高汝礪也不遮掩,相反,當著顧同的面,他將自己這一年多來的收穫講給諸人,也算是一場很是生動的經濟課。

等著高汝礪說完話,顧同止住腳步,回身看著眾人,半是點撥半是啟迪的對陳季常等人說道:&ldo;巖夫的話,說的很在理,這些話我也給留守臨安的葉適說過,我也希望你們能明白這些個道理,下一步發展是重任,怎麼樣儘快恢復國力,儘快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你們和我要努力的一個重頭戲了,我希望下來之後,你們都能多多想一想。&rdo;

&ldo;主公英明,我等必當好生努力。&rdo;諸人肅然答道。

顧同也不想大家心情太沉重,於是換了一個話題,又詢問起陸遊和高汝礪二人在長安書院的情況,鑑於兩人年歲已高,是以這次封賜大臣,兩人並未冊封什麼職位,倒是二人毛遂自薦,一個在長安書院當了文學院的教諭,一個在商學院做著夫子,倒也算是落了一個清靜。

說起書院的事情,二人又連忙說了一大推,總而言之,現在的長安書院,大有執天下文人之牛耳的架勢,書院裡面相容並濟的教育思想,讓各大思想學派在這裡面融會貫通,加之又有趙秉文、郝天挺這樣的學界泰斗,想要投奔到書院中學習的人每天都有。

&ldo;哈哈,過得踏實就好,後面等我抽出時間,一定要去書院裡面好好看看,記住,你們是為了國家培養人才,要放下門派之見,允許學子們不斷學習不同事物,只有見識越豐富,我們的下一代,才能走得更加高遠啊!&rdo;聽完陸遊、高汝礪兩人的感受,顧同也即興做了一下總結,並且對長安書院的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高汝礪二人點頭表示會將顧同的話,帶回去給趙秉文聽,同時也表示,一定會努力奉獻自己的餘力,為國家、為朝廷、為顧同教育出優秀的人才。

對於兩人思想之中依舊留存的忠君思想,顧同沒有說什麼,畢竟人家強調的是忠誠於他,他難道還能說什麼不對嗎?

這是一個封建王朝的社會,在經濟基礎沒有建立好的情況下,妄談什麼民主之類的東西,顯然是扯淡。

顧同倒是覺得自己一手建立下的這個國家,正在想著後世德意志帝國那樣的國家模式在發展,皇權作為中樞,然後儘可能的培育一批國家主義者,並且奉行鐵血強硬的國家政策,在國民思想上,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基礎,同時又不希望太唯心,向永嘉事功學派的這種現實主義的思想流派靠近。

不得不說顧同碰上的這個時代,是個比較好的時代,國家分離,思想眾多,也正是那麼多的思想流派以及兩宋之人開闊、開放的心態,才讓他很多看似異端的想法,一點點的落實了下來。

將朝廷中的大小事情,和陳季常等人交代了一下之後,顧同就言明,要給自己放半個月的假,好生的休息休息,陪一陪家人,同時也思考思考下一步的打算。

陳季常等人對於朝政已經上手,加上他們都知道顧同從去年到此時都沒有歸家,是以紛紛向顧同表示這半個月中,一定會代替顧同,將朝廷中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噹噹。

就此,回到長安之後,顧同和他的心腹嫡系們的第一個不算是會議的會議就這樣結束了,當然,這也標誌著以顧同為核心的執政力量,已然形成。

第469章 溫情(上)

從去年春日到今歲秋時,離家一年半,可是當靠近家的時候,顧同卻有些躊躇,都說近鄉情怯,此刻,他才懂得。

&ldo;我是不是應該給長生、文聘、文婷帶點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