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顧同一邊誇讚一邊敲打,沈復也連忙收起心中的幾分得意,連忙謙虛的表示,會儘快將顧同的吩咐安排下去。
就在顧同這邊思考著該如何著手國家建設以及針對蒙古人可能的行動該怎樣應對的時候,前往中都的夾谷衡三人,也在和金國朝廷、女真貴族之間,進行了一場意義深遠的談話。
夾谷衡三人將顧同的意思明確的說與金主完顏璋,並表明了自己三人贊同以長城為界退兵東北,然後徐徐圖之的意見,當然,這番言論在中都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反對者幾乎恨不得將這三人生生的給吃了,要不是完顏璋下令保護,只怕三人早就沒了性命。
儘管覺得夾谷衡的這番投降言論很窩火,可是當完顏璋認真思考目前敵人和自己的力量對比的時候,不由悲哀的發現,好像除了這條路,自己就再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
尤其是羅通、符虎、燕寧三人十幾萬大軍陳兵中都城外,隨時一副你不同意我就立即攻城的架勢,讓他覺得,這個時候自己就算是想要拿捏一下也不行了。
自知透過武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已經不可能的完顏璟,只好召集朝臣和宗室,認真深入的探討究竟該如何回復顧同。
分歧、爭吵,當金國的朝局越來越亂的時候,老臣完顏襄再次站了出來,並且一力主張應該審時度勢,退出中原,回到東北的龍興之地,然後緩緩積蓄力量,然後反攻中原。
有了完顏襄的明確表態,主張議和派的力量一下子就增長了起來,加上金主完顏璟也同意議和,是以在顧同劃定出來的最後通牒期之前,金國皇帝完顏璟終於下令,願意以退出長城以南,罷兵息戰,對宋稱臣等等條件為誠意,向顧同以及宋廷發出議和的請求。
金國的表態,得到了顧同的積極響應,在派遣禮部侍郎方信孺作為朝廷使者、大將軍羅通為軍方代表的談判使團進入中都談判議和後不久,兩國終於簽訂國書,將這件彪炳史冊的談判定了下來,史稱&l;燕京和盟&r;。
第467章 新的開始
於宋金兩國,於兩國的執政者來說,誰都明白,&l;燕京和盟&r;只是一個中場休息,真正的終結,要在數年之後的一場戰爭中決定。
和盟換來的和平期,是女真人換得戰略存在和積蓄力量的必須,也是以顧同為首的新宋朝廷修養生機、發展國力的要求,兩國上層的政治精英,一致清楚,阻梗在兩族、兩國之間的仇恨,遠不是一紙協議就可以畫上句號的。
燕京和盟的協議帶到汴梁城下的時候,顧同以及從汴梁準備西進長安,在那裡定都的大宋朝廷文武臣工都流下了喜悅的淚水,甚至久不理政事的趙擴也提出要在汴梁祭祖,將這件大喜事告知趙家的列祖列宗。
看得出來,不管是私下裡給顧同帶口信的大內總管崔明還是趙擴的宗室以及擁護者,在給顧同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都是帶著幾分小心翼翼的。
如果此時朝政是在趙擴手中,這樣做當然沒有什麼顧慮,可是誰都清楚,趙宋皇室名存實亡,趙擴名為皇帝,可是大權旁落,顧同一系的人馬,已經將權柄牢牢地捏在了手中。
是以這個時候提出祭祖的提議,他們不得不考慮顧同的感受,沒有人會將自己賺取來的功績讓給他人,在崔明等人看來,這個問題上顧同一定會大發雷霆,說不定也會對趙宋皇室下手。
可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顧同卻點頭同意了,不僅同意了趙擴的請求,而且還當著朝臣的面說:&ldo;收復失地,江山穩固,這本就是千百年來的國之幸事,陛下要祭祖,自然是好事,但是隻祭告祖宗,還是不能彰顯此番功業,我看,不如就選定一個良辰吉日,辦一場祭告天地社稷、五嶽四海的典禮,將陛下和將士們的功勳,重重的在這汴京古城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