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同方才見到張復亨一臉&l;奸笑&r;,就知道圍繞著&l;勤王詔書&r;和&l;金牌令箭&r;他有了主意,是以就先讓他放下擔心,把各自的想法談一談,到那個時候在來決定到底要不要去臨安城,卻也不遲。
顧同的表態,讓牽心他人生安全的羅通滿是擔心和憂慮,不過顧同的決定,作為下屬有必須要遵守,羅通此時只盼望張復亨可千萬不要說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話,讓顧同徹底的動了心。
面對羅通&l;暗送秋波&r;的示意,張復亨微微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後就順著之前的思路對顧同回答道:&ldo;主公,此次皇帝派來貼身太監前來,誠然良機也。&rdo;
說到正事,張復亨也不含糊,直接說道:&ldo;不管是&l;勤王詔書&r;也好還是&l;金牌令箭&r;也罷,都是大名也。&rdo;
&ldo;此話何解?&rdo;
張復亨一笑,繼續答道:&ldo;大名者,大義也。官家勤王詔書,可以證明史彌遠之流&l;刺韓&r;舉動,使皇帝受了驚嚇,史彌遠想要取代韓侂胄,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殺死韓侂胄非但沒有讓皇帝寵信他,反而讓皇帝起了疑心!畢竟大內之內,調動禁軍行刺,不管對於那個皇帝來說,這都是一種威脅,更何況這次&l;刺韓&r;事件之中,皇后和太子多有參與,皇帝心中當然會覺得皇權受到了威脅。&rdo;
顧同一邊聽著,一邊心中暗暗思索。
按照歷史上的發展脈絡而言,史彌遠刺殺韓侂胄之後,就位極人臣,開始掌權,但是現在,趙擴非但沒有立刻將史彌遠確立為宰相,反而派出心腹,持&l;勤王詔書&r;和&l;金牌令箭&r;想要調動外兵入京,固然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渠道,可是聽了張復亨的分析之後,你卻又不得不覺得,這件事情是符合人之長性的事情。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家園之內,任人出進,更沒有誰希望,自己的老婆孩子合著外人欺騙自己,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帝王心性?
加上宋高宗難度臨安之後,從高宗到孝宗,從孝宗到光宗,從光宗到現在的趙擴,皇位變遷,都是在驚心動魄之中完成的,往往都是老皇帝沒有駕崩呢,新皇帝就被大臣擁立了起來。有著前車之鑑,趙擴焉能心平氣靜的坐視韓侂胄被殺?
大臣、禁軍、皇室,當著三股力量擰在一起的時候,感到危機的趙擴定然會尋求外援。
縱覽大宋朝,還有誰比顧同更適合做這個&l;勤王&r;的角色?
&ldo;如此說來,歷史上趙擴之所以選擇了對史彌遠一流妥協,想來是朝廷之中,沒有一個人可以力挽困局啊!&rdo;心中微微一嘆,將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一一想通之後,對於崔明送來的&l;勤王詔書&r;,顧同已經深信不疑了。
張復亨接著前言,繼續往下說著,&ldo;帝王尊嚴受到威脅,皇帝定然不願意忍讓,此時,為了帝王尊嚴,他也是必要想辦法將史彌遠等人殺掉,來洩心中之火,是以,皇帝下詔書命主公進京勤王,也是合情合理的。從這封詔書秘密傳達,又可以看出,皇帝對於史彌遠是徹底的失去了信任,並且,怕是已經有了提防!&rdo;
&ldo;那先生剛才所說的&l;大名&r;又是何意?&rdo;聽完張復亨的分析,就連之前黑著一張臉故意在一旁不願聽的羅通也聽得入了神了,作為軍中將領,羅通也暗暗覺得,這可能真的是一次將趙宋王朝端掉的機會。
張復亨一笑,不過見羅通臉色又臭了起來,於是也不在笑他,帶著幾分解釋的語氣,張復亨說道:&ldo;忠義,大名也。史彌遠欺主瞞上,殘殺大臣,賣國求榮,和女真人媾和,這就是我們的名,是我們拿下江南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