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虹口不再流淚(1)

在汶川大地震中,災區倒塌、受損的房屋,80%都集中在農村和小城鎮。為什麼?因為長期以來農村和小城鎮的建設,從選址、佈局到建設,均缺乏科學的規劃與設計、規範與標準,而且監管也不得力。此外,建設缺乏特色,千鎮一面,千村一孔,沒有基礎設施,沒有公共服務配套,垃圾遍地,汙水橫流。換言之,過去許多新農村的規劃,幾乎都是照搬城市模式,與農村的生產力結構、文化觀念、生活方式有著很大的差異。一句話,沒有從根本上真正解決城鄉的二元矛盾。因此,鄉村的災後重建,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過去農村的建設方式,而不能直接套用城市建設的模式。

我這次到災區,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鄉村,總共加起來,大概有二三十個。我發現,汶川大地震不僅摧毀了無數村民的家園,同時也震壞了無數的山體和植被,為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埋下了禍根。即是說,只要碰上強降雨,發生泥石流的機率就會比原來多了一百倍!比如僅汶川一個縣,地質災害點便多達701處,比震前增加了五倍,其中泥石流佔。因此,鄉村的災後重建,首先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選址困難。

一個陰雨連綿的上午,我來到都江堰的虹口鄉。虹口鄉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個想哭都哭不出來的地方。因為這兒的村民自汶川大地震後,眼淚早就流乾了,如果有人真看見了眼淚,我想那一定是血,而不是淚。虹口鄉政府的“辦公樓”十分簡陋,倘若房前不是掛著一個牌子,我還以為是公路邊上的廁所。更懸乎的是,“辦公樓”緊挨著白沙河河堤,一抬眼,便能見到一河嘩啦啦啦的水;一見到嘩啦啦啦的水,我的腦海立即浮現出一瀉千里的山洪暴發、呼嘯而來的泥石流!

接待我的是鄉政府副書記高永強。高永強的辦公室同樣十分簡陋,一張簡易寫字桌,桌上放著一個破水壺;一張單人床,床上擱了一床軍用被,看上去像個臨時民兵指揮所。高永強告訴我說,虹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鄉鎮。因為虹口與映秀僅一山之隔,直線距離才10公里,事實上它就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所以地震對虹口的摧毀非常嚴重,八個村共有1800多戶、6200人,有1500多戶的房子都被嚴重損壞或者倒塌,95%的房子需要重建,經濟損失總共超過了30個億!

我問高永強,災後重建中你們到底面臨哪些主要難題?高永強說,我們主要面臨四大難題:第一是信心問題。當時災後重建的政策不明朗,大家很困惑,很茫然,我們動員老百姓修房子的時候,他們說,還修啥子房子嘛,天天都在餘震,說不定哪天又給震垮了!說實話,當時虹口何去何從,大家都沒信心了。因為虹口和其他地方不同,這兒以生態旅遊聞名,10年前就開始發展鄉村旅遊了。最早的“農家樂”是把自家多餘的房子騰出來搞的,後來標準越來越高,要修單間、洗手間、淋浴,木板床也要變成席夢思。所以村民們不斷往裡投錢。沒想到地震一來,又回到瞭解放前。加上山區垮得很嚴重,資金政策又不明朗,房子到底能不能建起來,誰都不敢拍胸脯。所以那個時候不僅老百姓沒信心,連我們幹部都沒信心,甚至還想,乾脆全部從虹口遷出去算了!第二是交通問題。虹口本來只有一條出路,地震時全垮了,我們出去只能翻山越嶺,走“天路”,出去一趟要花八個小時。另外各個村的路也全部中斷了,路都沒有了,還搞啥子建設嘛!由於路垮了,本來四五百元的水泥,到我們這兒就要一千多元。因為運水泥原來是大車,路跨了,只能運到山前,再用小車轉運,成本就漲上去了。第三是選址問題。山區的地質災害特別多,到處都是滑坡和泥石流,很難找到一個重建新居的地方;即便你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地方,專家評估後,也可能正好在斷裂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