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住著不舒服,不自在,什麼工程都是無用工程,什麼工程都是豆腐渣工程!而所謂的重建“中國最美鄉村”,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一句大話,一句廢話! 電子書 分享網站

2.我的房子我當家(4)

事實上,走訪中我瞭解到,民主建房,始終貫穿於整個災區的重建工作中。除了上面談到的鹿坪村“鹿鳴河畔”,還有都江堰的天馬鎮,也是典型的一例。

天馬鎮有12個村,12個村除了4個受災較輕的村實行了原地自建外,其餘8個村全部實行的是統規自建。面對災後重建涉及的種種矛盾,鎮黨委、政府在充分走訪群眾、收叢集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透過村民自治組織形式,讓受災群眾積極參與到災後重建中的監督、管理、協調中來,並在各村民主選舉出一些正派公道、威信較高、對建築施工又有一定特長的人,分別組成災後重建議事會、監事會和協調小組。這就真正捍衛了“村民自己建房、自己說了算”的原則,同時也化解了建房中的各種矛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動了災後重建的速度。

比如,金華村的3組、5組,有部分村民開始對坡屋面建房要求不認可,覺得造價太高,不符合實際,要求修平屋面。鎮上、村上幹部多次給他們做工作,還是不同意。後來,協調小組成員憑著他們懂建房技術的優勢,和他們多次溝通,並幫他們一起算賬,說坡屋面不僅美觀大方、堅固耐用,而且造價也大不了多少。最後,透過協調小組成員耐心細緻地講解,他們完全接收,還對協調人員表示感謝。還有金陵村的2組、10組,有不少村民都認為,設計單位提供的戶型圖不符合使用實際,要求重新更改。於是協調小組將群眾好的建議、好的點子收集起來,與設計單位反覆溝通,直至村民們認可了設計單位的戶型圖後,才開始施工建房。

而向峨鄉的鹿池村,堅持的則是“民主決策三步驟”的原則。其“三步驟”是:

第一,由村民提議。村民集中居住,不是簡單的搬個家,它還涉及到如何重建、如何服務、如何發展產業、如何管理小區等問題,千頭萬緒,非同小可。因此,為了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村幹部透過小區的“院壩會”(即在院壩子裡開會),先把政策統統告訴村民,再讓村民以戶為代表,反映村民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和意願,最後再酌情開展工作。

第二,由議事會審議。按照程式,村裡先成立村民議事會,議事會成員由各村民小組選舉產生。平時,議事會成員先負責收集匯總各小組的群眾意見,再提交村民議事會審議。在議事會的討論中,看哪些問題是內部矛盾,透過協調就能解決的;哪些是大家最關心、最迫切的事情,必須馬上解決的;哪些辦法是大家都贊成,可以馬上實施的;哪有矛盾還不清楚,有待作進一步調查的……總之透過議事會審議這種形式,讓很多矛盾、問題愈加清晰,解決起來更有把握,更有方向,也更有效率。

第三,由村民代表會決議。作為全村的最高決策機構,議事會將審議透過的意見和實施方案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表決。三分之二以上否決的事項,村委就不執行;三分之二以上透過的事項,村委馬上組織實施。而且在實施過程中,還必須由監事會監督。

…………

由此可見,群眾的房子怎麼建,政府說了不算,只有群眾說了才算;而只有群眾自己說了算,才叫真正的民主建房。尤其令人感嘆的是,在緊迫而艱辛的災後重建中,災區村民不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而且還用自己最難得的民主權力,把憂愁與絕望化作了夢想,將廢墟與瓦礫變成了新房,這不僅是四川災區的進步,也是中國鄉村的進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虹口不再流淚(1)

在汶川大地震中,災區倒塌、受損的房屋,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