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在災區走訪中,我還聽說了另外兩個志願者的故事。

一個叫楊光建。楊光建35歲,10歲的女兒在地震中不幸遇難,令他悲痛欲絕。可就在女兒火化後的第二天,他就到都江堰紫坪鋪鎮岷江社群當了一名志願者。當時岷江社群在公路邊上設定了一個救助點,主要用於幫助從重災區虹口鄉逃離出來的遊客及受災群眾。楊光建來到這個救助點後,主動報名當了社群一名治保巡邏隊員。白天幫助逃難同胞解決各種困難,夜晚巡邏值班,有時甚至通夜不睡。

另一個叫張小紅。張小紅是從部隊轉業回來的軍官,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幾個小時,她就加入了志願者的隊伍。張小紅精通醫務,在災區主要做救護、防疫工作。雖然每天只能睡幾個小時,啃幾口麵包,幾個月都不能和孩子們見上一面,還隨時面臨被疾病傳染的危險;但在災區的救援過程中,張小紅卻一直堅持到最後。2009年9月,張小紅又籌集了第一筆慈善資金,和一些志願者一起,在彭州小魚洞九年制學校和通濟中學分別成立了心理諮詢室,專門為在地震中受到心理創傷的孩子們進行恢復治療。玉樹發生地震後,和兩年前一樣,張小紅作為四川第一批應急志願者,又緊急趕到了玉樹……。 最好的txt下載網

9.上海有位沈奶奶(2)

而最讓我感動的,是上海志願者沈奶奶的故事。

沈奶奶的真名叫沈翠英。在走訪中,我曾無數次聽人說起沈奶奶的故事;而每次聽到沈奶奶的故事,總會讓我想到很多很多 。

沈奶奶8歲父親去世,此後母親一人拉扯著五個孩子,含辛茹苦,度日如年。窮困潦倒的童年,讓沈奶奶從小嚐盡人世的艱辛。家裡沒錢買菜,剛上小學的她,就去菜場撿大白菜葉;家裡沒錢買鞋,剛上中學的她,就把別人扔掉的爛鞋子撿回家自己學著做。然而,最讓沈奶奶難忘的,是別人對她家曾經有過的幫助。有一次她家沒米下鍋了,媽媽帶著她去朋友家借錢,娘倆坐在朋友家門口等了3個多小時,一直擔心別人不肯借錢。沒想到朋友下班後一見到她們,立馬就爽快地把錢借給了她們。後來政府為她減免了學費,她才順利上完了小學和中學。因此,童年的沈奶奶雖然嚐遍了苦難的滋味,但童年留給她的不是傷感,也不是抱怨,更不是仇恨,而是對苦難的深刻理解,對曾經幫助過她的人的美好記憶。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是她從苦難的童年中獲得的最可靠的人生信條。中學畢業後,沈奶奶進入師專繼續求學,隨後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奮鬥了近20年。其中10多年時間,她在上海一家有名的聾啞學校任老師,每次看到那些肢體缺陷的孩子和那些孩子的父母,想起自己苦難的童年和窮困了一輩子的母親,她的心裡便會湧起一種極其複雜的感情。

1991年,沈奶奶退休在家,頤養天年。後在親戚的鼓動下,下海經商,賺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沈奶奶陰錯陽差,買下了上海亞都國際名園的兩套房子,一套留作自己居住,一套出租出去,每月租金8000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了,沈奶奶每天都要透過報紙、電視和電臺關注地震的訊息。災區倒塌的學校,埋在廢墟里的孩子,以及那些失去孩子的母親,令她坐臥不安,心痛不已。特別是有一天,當她在報紙上看到四川災區的一則報道後,再也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了。這則報道說:四川省安縣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1998年發現學校實驗樓的樓板縫裡,居然沒有灌注水泥,而填的是水泥紙袋!葉志平校長非常生氣,當即找到一家正規的建築公司,重新在實驗樓的樓板縫裡嚴嚴實實地灌注了混凝土。1999年,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安全,葉志平校長又對這棟實驗樓動了大手術,他將整棟樓的22根承重柱子,完全按正規施工的要求,將原來37厘米直徑的“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