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市發展的重點就是在浦。江。東。區的建設上面,所以說寧天和那邊兒的擔子是比較重的,葉子平這邊兒反倒是輕鬆了許多,一方面手裡面有了舊城改造的發展資金,另一方面透過經濟手段對明珠市的政局施加影響,利用金錢攻勢來轉化明珠市的中層幹部,這種方法可以說是立杆見影,好用得很。
“國企改制方面沒有什麼問題吧?”葉開又問了一句道。
他自從去了一趟兒遼東之後,就對這方面的事情非常關注,尤其是在父親任職的明珠市,擁有全國最早也是最多的產業工人,自然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所以他不得不多加關注一些,省得父親在這一方面犯了錯誤,到時候不好收拾。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後,明珠市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但是現在依然面臨著人多、債多、負擔重等歷史性難題。”葉子平對葉開說道,“在我的計劃當中,對國有經濟結構進行的戰略性調整是全方位的,包括產業結構、生產力佈局結構、勞動力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所有制結構五大調整。三年之內,我們精心篩選和培育成長的六大支柱產業在主要經濟指標方面,要替代傳統產業,佔據全市工業的半壁江山,重點要加快發展以資訊工程、現代生物與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明珠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導。”
葉開聽得連連點頭,認為這些舉措還是比較科學的。
明珠市的地理位置特殊,註定了在這裡搞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是行不通的,必須搞一些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企業,才能夠生存下來,而且生存的比較好。
資訊工程、現代生物與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足以支撐起明珠市未來二十年以上的發展動力。
“明珠市國有工業生產力佈局的整體性調整,計劃要把明珠市的城市功能做出轉變,從單一的生產功能轉變為綜合服務功能,優先發展城市基礎設施、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葉子平說道,“以往工廠和民宅犬牙交錯的城區按照中央商務區、中央商業區、城市分中心的規劃重新佈局,除了沒有汙染的都市型工業以外,其他加工工業逐步遷移,集中力量在郊區重建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園林式工業區,總面積700多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區,最終形成市區體現明珠市的繁榮、繁華,郊區體現明珠市的實力、水平的現代化城市新格局。”
在葉子平的計劃當中,生產力佈局的大調整,將會帶動勞動力結構的大調整。
而新崛起的金融保險、房地產、旅遊和資訊諮詢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也會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使第二產業的勞動力逐步向第三產業轉移。
“去年明珠市工業企業從業人員為400多萬,我們的計劃是五年之內減少到300萬人以下。”葉子平表示道,“一方面是提高勞動效率,一方面是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平衡社會資源。”
對於國企的調整,主要是透過將國有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調整,來發揮國有資產可以合理流動、最佳化重組的優勢,葉子平的計劃是把一些企業主管局改製為國有資產控股公司或大型企業集團,明確國有資產投資主體,透過資產重組,使國有資產向優秀企業家集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資金向優勢產品集中。
“老爸你的背後有高人啊,否則以你的水平,根本做不出這麼高瞻遠矚的決策來的。”葉開聽了之後,就覺得葉子平的規劃做得很到位,遠遠地超出了水準。
根據葉開的瞭解,老爸身後一定是有智囊在給他出謀劃策的,否則不可能做出如此滴水不漏的龐大規劃來,幾乎十年內的走向都有了依據,這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市委秘書長何天霖,這個人肚子裡面很有貨的。”葉子平並不隱瞞是誰在幫他出主意想辦法,“不過這也不是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