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康閉飧鍪焙潁�苡芯�醚Ъ藝境隼此翟幟鹽蘚Γ�踔粱崬碳ぞ�迷齔ぁ!對幟丫�醚У腦幟選芬徽爰��刂賦雋似渲械囊�λ�凇�
此外,在歐洲中央銀行於2008年成立10週年時,筆者應邀撰寫了《歐央行十年未解的懸念》,文章剖析了歐央行的困難,尤其是PIIGS五國(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的財政問題。這一擔憂在2010年得到了應驗,歐洲債務危機在這年二季度爆發。然而,這很可能還不是歐元麻煩的結束。
。。
導讀三(1)
對“大緩和”的流行解釋,除了上文提到了經濟執行出現變革之外,以伯南克為代表的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政策功不可沒。Ben S。 Bernanke。 “The Great Moderation”, At the meetings of the Eastern Economic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February 20; 2004。得益於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經濟學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銀行家們更好地理解了經濟波動的原因,尤其是對20世紀70年代滯漲機理的理解;同時貨幣當局增加了政策透明度,改善了與公眾的溝通,減少了反通脹的成本;特別是美聯儲在1987年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0—2001年的高科技泡沫等動盪時期,推行果斷有力的逆週期政策成功化解了金融恐慌。Alan Greenspan。 The Age of Turbulence,The Penguin Press HC,2007,09。然而,此次金融危機重創了有關“大蕭條”的這一共識。時至今日,貨幣政策與這次危機之間的因果關係到底如何,還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開放性問題,但貨幣政策當局要想完全撇開干係是不大可能的。
隨著金融危機的升級演化和貨幣金融救助政策的創新實施,筆者以“危機中的貨幣政策”為主題撰寫了一組專欄文章,對貨幣政策作了多角度的反思和評估。這組文章的第一篇,追溯了央行“最後貸款人”角色首倡者瓦爾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在這個問題上的經典論述,與之比較可以發現,美聯儲一系列的救市創新政策在許多方面都超越了白芝浩的最初界定。《次貸危機探源: 太陽黑子還是政治需要?》用輕鬆的筆調,猜測了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個人對金融危機可能負有的責任,這是一個政治經濟週期視角的分析。第三篇專欄指出,雖然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在某種程度上像是在打仗,但絕不同於“陰謀論”鼓吹者捕風捉影式的描述。文章強調,貨幣政策操作的技術成分越來越多,可預期性也不斷增強,並沒有太多的詭秘之處。第四篇文章《美聯儲能成功嗎?》回顧了貨幣經濟學的發展歷程,指出美聯儲激進的反危機政策至少在短期內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發生也對貨幣政策提出了挑戰,《貨幣政策與多難興邦》一文專門討論了自然災難期間的貨幣政策操作。越南當前的經濟動盪集中表現在越南盾對內對外的同時貶值,可以說是出現了一場小型的貨幣危機,文章《誰動了越南的貨幣?》探討了其中的貨幣政策原因。
此次危機從2007年夏天爆發至今已有三年多時間,金融危機雖然影響深遠,但沒有升級成第二次“大蕭條”,究其原因,反危機的財政貨幣政策發揮了很大作用。這次危機與“大蕭條”相比,危機前的泡沫更大,資產價格的下跌程度也可相提並論。然而,實體經濟的衰退要比“大蕭條”時期緩和得多。就美國的情況而言,失業率最高時上升到10%,但在“大蕭條”時期,失業率高達25%。比較兩次危機,可以清楚辨識的區別在於,主導危機救助的政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