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然不應。

士成綺明日復見,曰:“昔者吾有刺於子,今吾心正卻矣(8),何故也?”老子曰:

“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為脫焉(9)。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苟

有其實,人與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恆服(10),吾非以服有服。”士成綺雁行避

影(11),履行遂進而問(12),“修身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衝然(13),

而顙■然(14),而口闞然(15),而狀義然,似繫馬而止也。動而持(1),發也機

(17),察而審(18),知巧而�於泰(19),凡以為不信。邊竟有人焉(20),其名為

竊。”

【譯文】

士成綺見到老子而問道:“聽說先生是個聖人,我便不辭路途遙遠而來,一心希望能見

到你,走了上百天,腳掌上結上厚厚的老趼也不敢停下來休息休息。如今我觀察先生,竟不

象是個聖人。老鼠洞裡掏出的泥土中有許多餘剩的食物,看輕並隨意拋棄這些物品,不能算

合乎仁的要求;粟帛飲食享用不盡,而聚斂財物卻沒有限度。”老子好象沒有聽見似的不作

回答。

第二天士成綺再次見到老子,說:“昨日我用言語刺傷了你,今天我已有所省悟而且改

變了先前的嫌隙,這是什麼原因呢?”老子說:“巧智神聖的人,我自以為早已脫離了這種

人的行列。過去你叫我牛我就稱作牛,叫我馬我就稱作馬。假如存在那樣的外形,人們給他

相應的稱呼卻不願接受,將會第二次受到禍殃。我順應外物總是自然而然,我並不是因為要

順應而有所順應。”士成綺象雁一樣側身而行不敢正視自己羞愧的身影,躡手躡腳地走向前

來問道:“修身之道是怎樣的呢?”老子說:“你容顏偉岸高傲,你目光突視,你頭額矜

傲,你口張舌利,你身形巍峨,好象奔馬被拴住身雖休止而心猶奔騰。你行為暫時有所強

制,一旦行動就象箭發弩機,你明察而又精審,自持智巧而外露驕恣之態,凡此種種都不能

看作是人的真實本性。邊遠閉塞的地方有過這樣的人,他們的名字就叫做竊賊。”

【原文】

夫子曰(1):“夫道,於大不終(2),於小不遺,故萬物備。廣廣乎其無不容也,淵

乎其不可測也(3)。形德仁義(4),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5),不

亦大乎!而不足以為之累。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6),審乎無假而不與利遷(7),極物之

真(8),能守其本,故外天地(9),遺萬物(10),而神未嘗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

德,退仁義,賓禮樂(11),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譯文】

先生說:“道,從大的方面說它沒有窮盡,從小的方面說它沒有遺缺,所以說具備於萬

物之中。廣大啊,道沒有什麼不包容,深遽啊,道不可以探測。推行刑罰德化與仁義,這是

精神衰敗的表現,不是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誰能判定它!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一旦

居於統治天下的位置,不是很偉大嗎?可是卻不足以成為他的拖累。天下人爭相奪取權威但

他卻不會隨之趨赴,審慎地不憑藉外物而又不為私利所動,深究事物的本原,持守事物的根

本,所以忘忽天地,棄置萬物,而精神世界不曾有過困擾。通曉於道,合乎常規,辭卻仁

義,擯棄禮樂,至人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