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臘英和她的父親都是農民,也沒有特別的能耐,他們靠一個莊稼人能做的僅有一點種糧養豬的本領,一個成了全國人大代表(父親),一個是省人大代表和第一屆國際家庭年&ldo;五好家庭&rdo;金獎得主(畢臘英)。
&ldo;咱是農民,農民除了身上有力氣外就沒其它啥本事。力氣雖不是金銀錢財,但卻能生金銀錢財。咱有力氣呀!力氣用完了會再生出來。出點力,少睡會兒,多收幾百斤糧就少掏錢買飼料,少掏錢買飼料一年就能省出萬兒八千塊來資助那些貧困娃娃上學、讀大學。&rdo;讓畢臘英談幫困助學的&ldo;思想境界&rdo;,你就會發現她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民,但你又同時會發現她是位真正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沒有高深的智慧,沒有閃爍的辭藻,畢臘英則跟著她那位可敬的父親整整走過了近20年的助學歷程,而這條漫長的助學歷程既非驚天動地,又非常人所能。畢臘英對自己為何走上一條&ldo;養豬助學&rdo;人生路的最初印象並不深刻,她說還在她是個十六七歲的姑娘時,就親歷過父親做的一次當時讓她難以解開的謎:那時&ldo;&rdo;剛結束,因受不白之冤而蹲了幾年大獄的父親為洗刷屈辱,在目不識丁、身無分文的情況下,進行了長達10年的上訪生涯。小臘英那時不知父親求的是什麼,她只知全家人為了父親能出行上訪,可以幾天幾宿不起灶、不熱炕,辛辛苦苦好不容易餵成六七十斤重的小豬崽總被提前出欄賣掉,換得幾十塊錢給父親上省城、京城。那時小臘英也像別的女孩想上學,可她不敢開口,知道全家唯一能生錢的小豬崽是為父親上訪而飼養和準備的。她清楚記得,每次父親從省城、京城回來時總要帶回一隻病央央的小豬崽子,而且父親總說那豬崽不是買的,是路邊撿的或是別人送的。小臘英一見這病秧秧的豬崽就生氣,一則這半死不活的豬崽總是那樣難養無比,嬌得比嬰兒還難侍候,二則只要有這小豬崽的存在,父親那上訪的心思就斷不了。恨死你這狗豬崽!
有一次小臘英乘父親不在家時,有意把一堆豬飼草放在露雨天裡淋濕後再給豬崽餵吃,那豬崽一吃便拉個不停,小臘英覺得十分解恨。可第二天她發現父親竟累昏在豬欄裡‐‐他老整整一宿用自己的體溫和草禾給小豬崽子取曖哩!那次小臘英哭了,她哭父親可憐,也哭自己的不幸命運。後來的她不僅對小豬崽子漸漸有了感情,而且發現父親在養豬崽上極有一套,什麼樣病弱的豬崽,一經他手沒有不被養得體胖膘肥的。小臘英似乎從父親對養豬的專注中看到了老人家在上訪問題上那義無反顧的執著和對美好人生的無限希冀,於是她也開始學養豬,直到後來父親或家人不在的時候她能獨立餵養幾頭豬崽。
這樣的日子過去了近10個春秋,小臘英也變成了大臘英,而父親也在一位老將軍的幫助下昭雪平反了往日的冤屈。
&ldo;爸,你現在不用上訪了,咋還養豬崽?而且是一大窩崽?&rdo;一日,臘英見剛剛寧靜了不足半年的豬圈裡又熱鬧非凡,便問。
父親嘿嘿一笑,沒理會女兒的話,照常用他往日的養豬本領一天一天地精心飼養他的那些小豬崽。半年過後,小豬崽養得又肥又壯,該出欄了!鄰裡們也都來觀摩,並在一旁七嘴八舌地說這回畢家可再不是&ldo;上訪貧困戶&rdo;了,而馬上是養豬致富戶啦!臘英聽得也高興喲,她想跟老爸全家苦了幾十年,咱畢家也該有出頭日子了!
晚飯時分,父親從鎮上回來,臘英和母親、丈夫及孩子們歡歡喜喜把老人家讓到上坐,等待著那&ldo;大珠小珠落玉盤&rdo;的激動時刻……可是直到碗空鍋朝天時,這激動的時候仍不見到來。臘英和全家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