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趙辰一直在忙著造紙的事情。
不知不覺,已經是3月初了。
在宋朝時期,紙都是在冬天製作,往年的這個時候,也是澄心堂紙剛剛做出來的時候。
文人墨客、遷客騷人都躁動起來,在各地打聽,只為求購一幅好紙。
趙辰看著一摞製作好的澄心堂紙,滿心都是歡喜。
終於成了啊!
這樣,墨和紙都已經準備完成,他還製作過汝窯瓷的硯臺。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就差好的毛筆了。
現代工藝的毛筆,已經遠遠超出古代的技藝水平。
所以,趙辰只需要找一家專門製作毛筆的企業,訂購幾支最上等的毛筆就好。
如此,準備工作算是齊活兒。
接下來就剩下創作。
不過,趙辰感覺到自己看的風景還不夠。
腦海中有創作的模型,落筆的時候,感覺自己的儲備還不夠填滿畫卷。
畢竟,《千里江山圖》的橫長11915厘米,超過10米,縱長515厘米,也有半米的高度。
這樣的面積下,每一處細節都不同,有山水人家,有樹木花草,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不看遍足夠的大好河山,只是靠現有儲備硬畫出來,那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幅畫絕大多數的山景都是重複的東西。
這樣的圖畫,怎麼能叫千里江山?
趙辰做好紙後,打算先回家去,看看小傢伙們。
這個時候,南宋官窯博物館的館長劉鈞給他打了個電話。
兩個人也算老熟人了,劉鈞對趙辰非常客氣。
“劉館長,有什麼事你直接說吧。”客套兩句後,趙辰說道。
“啊,是這樣。”劉鈞講起了正事,“你製作宋仿澄心堂紙的影片,省博物館的人看到了。”
“你也知道,省博物館裡收藏著很對宋代的畫作和書法,有幾幅作品需要修繕。”
“所以,省博物館的人想看一看你做的紙,和古畫用的紙區別大不大。”
“如果不大的話,這種紙就可以用來修繕文物了。”
省博物館就在折江市的西湖區,級別比南宋官窯博物館還要高一級。
這裡收藏著很多精美的文物藏品。
對於劉鈞的提問,趙辰欣然同意:“沒問題,我做的紙比較多,除了自己用還有一些空餘,可以讓那邊的人過來。”
“太好了,不過這事也說不準,畢竟宋朝的澄心堂紙本就稀少,能還原的類似已經很難,要想裡面的纖維結構都一樣,那可能性也不大。”劉鈞又說了一句。
聞言,趙辰只是笑笑。
而後,兩個人聊了幾句,趙辰便掛掉了電話。
他製作的澄心堂紙,原材料就是根據宋朝造紙法的記載選的,而且細節也都是按照其還原。
裡面的纖維結構當然完全一致。
所以,對於這一點,趙辰絲毫不擔心什麼。
接著,趙辰回到山村之中。
村長朱赤直到他回來,第一時間就過來找他。
朱赤知道趙辰現在是大人物,不禁感慨萬分。
女媧村這樣的小鄉村,一般來說很難出現什麼厲害人物,最厲害的人無非就是在下面摸爬滾打經商賺錢,成為有錢人罷了。
而趙辰不同。
光是來找趙辰的厲害人物就有不少。
這就說明趙辰的人脈很強,也說明他的地位很高。
而且鄉里開會,鄉領導還和朱赤強調過趙辰的事,讓他維護好趙辰,說這是市裡面的指示。
朱赤對鄉領導的強調有些吃驚,但也都記在心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