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的學者型官員,君不見全國上下都在搞大學城,這所新興城市卻在它的大學裡,保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印記。
這一點很重要,浮華過後便是沉靜,當一代人的浮躁褪去之後,會懷念那些他們記憶中的東西。或許李家明的岳父不能走得更遠,但只要岳父保留下了他們記憶中的東西,哪怕淡出了政壇也會給這座城市留下一個傳奇。
透過電視、網路關注這一事件的人,也對潯陽很好奇。他們對這個城市的最初印象,或許還停留在‘潯陽江頭夜送客’的詩文裡或是廬山腳下一小城市。可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潯陽的市中心雖然也是高樓鱗次櫛比,但風景最好的沿江、沿湖地段沒有用來開發房地產,而是建成了大大小小的公園。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的亭臺樓閣,在電視或電腦螢幕上顯得美侖美奐。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潯陽的大街小巷,絲毫沒有其他城市常見的各種線路如蜘蛛網、防盜窗象鴿子籠、小廣告如牛皮癬……,整個城市都顯得異常乾淨。
這座城市的管理者有水平!
沒錯,柳書記治下的潯陽,猶如新加坡與香港的混合體。雖然沒有其他城市常見的城管,卻隨處可見攝像頭與裝備齊全的巡警。這些兩人成排、三人成列的巡警很有紀律管得也寬,開起罰單來不怕你心碎。你還別不服,那些巡警隨身攜帶的警棍、警繩、電擊器、麻醉槍……專治各種不服,各個派出所、分局的拘留室也專門收留脾氣不好的人。
潯陽的官場也很清廉,市民辦事去行政服務中心,任何被舉報有違規嫌疑的公務員,都將被紀檢機關迅速查處;連公務用車都有統一的標識,市民們一望便知而且舉報保密、有獎。官場上常見的公務消費,在這個城市也都是用定點刷卡,而且審計部門是一關,第三方審計又是一關,嚴格的財務監督、紀檢監察讓這個城市的官員們自嘲為‘官不聊生’。
厲害!
兩三天的媒體集中報道,不禁讓關注此事的人讚歎這座城市管理者的厲害之處。
平時的自我宣傳,總有王婆賣瓜之嫌,但眾多的媒體爭相報道,那便是言之灼灼。這便是有媒體話語權的好處,騰信、sohu、網易等網站的大力宣傳與報道,很容易便讓柳大書記這個袁州政務公開模式的創始人,再次站到了全國人民的面前。
哦,原來是他啊,那就難怪了。幾年前全國範圍內大搞的政務公開,雖說各地搞的都走了樣,但好歹辦事比以前更容易了。
一時間,柳大書記聲名鵲起,風頭壓過了正唱紅正打黑的一位天潢貴胄。若不是老柳同志僅是一名副部級官員,指不定有大批的地下組織部長任命他為儲相。
得穩住!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風頭正勁的柳書記,居然沒有接受各大媒體的採訪,倒是被籠罩在他光環之下的市長出現了。這位剛上任不到一年的空降兵同志,在鏡頭面前大談潯陽模式,將功勞歸於上級領導的英明領導、書記同志的高瞻遠矚、以及各級幹部們的通力合作,當然還有他本人的勤政愛民。
這便是從正部崗位上離休的蔡主任的經驗,木秀於林風必催之,什麼事都是過猶不及。在官場上混,有時候讓功於人,比爭功諉過來得更為高明。
第三百八十二章 造勢(中)
只會做事,不會做官。
風頭正勁的柳大書記刻意低調做人,卻被不少人翻出他以前的種種強勢,被網民們稱為‘只會做事,不會做官’的當代官場另類。
好象有點類似,卻又不盡相同,被如此讚譽的左季高是清末官場另類,這位潯陽奇蹟的締造者柳書記好象更另類。左季高先生年輕時尚且自詡為諸葛亮,可這位柳書記卻對風頭二字避之不及,且做事風格比早已做古的左季高更強勢。
二十年前,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