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兒,因那菜蔬太鹹了些,不喜多吃。”八戒道:“啐憑他怎麼鹹,我也盡肚吃他一飽十分作渴,便回來吃水。”行者道:“你要吃麼?”八戒道:“正是。我肚裡有些飢了,先要去吃些兒,不如何?”行者道:“兄弟莫題。書雲,父在,子不得自傳。師父又在此,誰敢先去?”八戒笑道:“你若不言語,我就去了。”行者道:“我不言語,看你怎麼得去。”那呆子吃嘴的見識偏有,走上前,唱個大喏道:“師父,適才師兄說,前村裡有人家僧。你看這馬,有些要打攪人家,便要草要料,卻不費事?幸如今風霧明淨,你們且略坐坐,等我去尋些嫩草兒,先喂喂馬,然後再往那家子化去罷。”唐僧歡喜道:“好啊你今日卻怎肯這等勤謹?快去快來。”那呆子暗暗笑著便走。行者趕上扯住道:“兄弟,他那裡僧,只俊的,不醜的。”八戒道:“這等說,又要變化是。”行者道:“正是。你變變兒去。”好呆子,他也有三十六般變化,走到山凹裡,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變做個矮瘦和尚。手裡敲個木魚,口裡哼阿哼的,又不會念經,只哼的是上大人。
………【第一百三是九章】………
第一百三是九章
話說唐僧喜喜歡歡別了郡侯,在馬上向行者道:“賢徒,這一場善果,真勝似比丘國搭救兒童,皆爾之功也。”沙僧道:“比丘國只救得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怎似這場大雨,滂沱浸潤,活彀者萬萬千千性命弟子也暗自稱讚大師兄的法力通天,慈恩蓋地也。”八戒笑道:“哥的恩也有,善也有,卻只是外施仁義,內包禍心。但與老豬走,就要作踐人。”行者道:“我在那裡作踐你?”八戒道:“也彀了,也彀了常照顧我捆,照顧我吊,照顧我煮,照顧我蒸今在鳳仙郡施了恩惠與萬萬之人,就該住上半年,帶挈我吃幾頓自在飽飯,卻只管催趲行路”長老聞言,喝道:“這個呆子,怎麼只思量擄嘴快走路,再莫鬥口”八戒不敢言,掬掬嘴,挑著行囊,打著哈哈,師徒們奔上大路。此時光景如梭,又值深秋之候,但見——
水痕收,山骨瘦。紅葉紛飛,黃花時候。霜晴覺夜長,月白穿窗透。家家煙火夕陽多,處處湖光寒水溜。白艹頻香,紅蓼茂。桔綠橙黃,柳衰谷秀。荒村雁落碎蘆花,野店雞聲收菽豆。
眾行彀多時,又見城垣影影,長老舉鞭遙指叫:“悟空,你看那裡又有一座城池,卻不是甚去處。”行者道:“你我俱未曾到,何以之?且行至邊前問人。”說不了,忽見樹叢裡走出一個老者,手持竹杖,身著輕衣,足踏一對棕鞋,腰束一條扁帶,慌得唐僧滾鞍下馬,上前道個問訊。那老者扶杖還禮道:“長老那方來的?”唐僧合掌道:“貧僧東土唐朝差往雷音拜佛求經者,今至寶方,遙望城垣,不是甚去處,特問老施指教。”那老者聞言,口稱:“有道禪師,我這敝處,乃天竺國下郡,地名玉華縣。縣城,就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為玉華王。此王甚賢,專敬僧道,重愛黎民。老禪師若去相見,必有重敬。”三藏謝了,那老者徑穿樹林而去。
三藏才轉身對徒弟備言前事。他三人欣喜,扶師父上馬。三藏道:“沒多路,不須乘馬。”四眾遂步至城邊街道觀看。原來那關廂人家,做買做賣的,人煙湊集,生意亦甚茂盛。觀其聲音相貌,與華無異。三藏吩咐:“徒弟們謹慎,切不可放肆。那八戒低了頭,沙僧掩著臉,惟孫行者攙著師父。兩邊人都來爭看,齊聲叫道:“我這裡只有降龍伏虎的高僧,不曾見降豬伏猴的和尚。”八戒忍不住,把嘴一掬道:“你們可曾看見降豬王的和尚。”唬得滿街上人跌跌瑀瑀,都往兩邊閃過。行者笑道:“呆子,快藏了嘴,莫裝扮,仔細腳下過橋。”那呆子低著頭,只是笑。過了吊橋,入城門內,又見那大街上酒樓歌館,熱鬧繁華,果然是神州都邑。有詩為證,詩曰:
錦城鐵甕萬年堅,臨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