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上這一理念。尼采對這一點說得非常清楚:“長時間地盯著深淵,最後你就會變成深淵。”如果你是一個有錢人,就要拿出你5%的錢放到安全之所。再拿出5%的錢放到農場裡。你還應該購買一些美國財政部發行的防止通貨膨脹的債券。不過,在我看來,你應持有的比例是5%~10%,而不是50%。還是尼采說得好:“閉眼不看過去,那你就等於瞎了一隻眼。沉迷於過去,你就等於瞎了兩隻眼。”

說到把錢存到保險的地方,在寫作本書時,我讀了大量富翁在戰爭期間把錢存到瑞士銀行的故事。許多時候,家族的父親在戰前就把錢偷偷存入瑞士銀行,留給自己的繼承人。戰後,瑞士銀行嚴格依律行事(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你拿出正式的賬戶所有人手續時,才會把錢交給你。相反,如果你拿不出來,他們就絕對不會付錢。

例如,埃絲特爾·薩皮爾是波蘭華沙一個富有的投資銀行家的女兒,父親叫約瑟夫·薩皮爾。她家的公寓樓裡有許多上等傢俱、銀器和藝術品,還有許多居家僕人。當德國人入侵波蘭時,薩皮爾家族逃到了法國。德國人攻入法國之後,把他們都逮捕了。埃絲特爾與父親隔著監獄鐵窗進行最後的談話。“別擔心錢的事,”父親這樣對她說:“我在瑞士銀行給你存了大筆的錢。”他提到了那個開戶銀行的名字。他把手伸過鐵窗,用手指在女兒的手心寫,讓她記住有關的資訊。第二天,他就被轉到了馬德內剋死亡營,從那以後,再沒有他的音訊了。

戰後,埃絲特爾在法國活了下來。1946年,她來到了日內瓦的瑞士信貸銀行,要取走自己的錢。銀行經理走了進來,帶著一個資料夾,上面貼著“約翰·薩皮爾”簽名的檔案袋。她拿出了自己的護照,表明了自己的身份,還給經理看了父親親筆寫的關於賬戶資料的便條。但是,銀行經理卻不給她那筆錢,向她索要她父親的死亡證明。她氣得不行,說:“我去跟誰要死亡證明?去向阿道夫·希特勒要嗎?”但是,銀行經理不吃她那一套。她在1946年又兩度去那家銀行。1957年又去了一次,1996年再次去找他們。可是都沒有結果。後來是美國人進行了干預,結果那家銀行在1998年象徵性地付給了她500 000美元。可是,她在幾個月之後就去世了,享年73歲。話說回來,那都是她父親的錯,因為當初是他自己在開戶時加了那麼一項條款。

許多銀行的做法是這樣的:如果在過了若干年之後,一直無法與賬戶所有人取得聯絡的話,那麼儲戶的錢可以轉到銀行的保留基金裡。這一做法讓許多存款人大為憤慨,許多人寫文章,著書立說,對此大加抨擊。例如,湯姆·布維爾寫了一本書,於1997年出版,書名就表達了其內容:《納粹金條:瑞士銀行與納粹合謀50年全史》。我不相信有什麼合謀的事情,銀行當然得有銀行的規矩。但是,這一個故事的教育意義就在於:你因為避難要存錢時,一定要跟銀行簽好協議,以便以後取錢時銀行能夠通融一些。並且,簽訂合同前應把銀行協議的每項條款都看個仔細。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五章 戰爭是財富致命的災難(5)

你如何才能預防未來的動亂而儲存財富呢?誰也說不清楚。不確定性的意思就是說,不確定性逼著我們要將財富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分散風險永遠是謹慎投資者的第一要義。分散你的財產,把它們分別放在股票、債券、私人證券、零售企業,以及公司經營的股份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相信奶牛是最安全的儲存財富之方式。那當然是 正確的,不過大旱來臨時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把你的財富分散開來放置,不要存在一個地方。不要把你的證券都存在紐約、倫敦和蘇黎世計算機化的大銀行、大經紀公司那裡,同時也要記住,那些檔案都要用你的名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