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頁

&ldo;逃兵&rdo;中有不少人是被家人和老家的政府送回來的,這些人回來後覺得自己的臉面丟盡了,抬不起頭,於是有人還想走。評功擺好會,大夥兒就說,你在最困難的時候離開隊伍是不對的,但你回來了就得記你一大功勞。這個功勞比什麼都大。餘部長說了,走了的人能回來,說明他們還是覺得當石油工人光榮,心裡還有為祖國早日扔掉貧油帽子的偉大理想,這樣的同志就是好同志!那些本來顧慮重重的&ldo;逃兵們&rdo;一聽這話,感動得有的痛哭流涕起來:說我對不起組織,對不起餘部長,對不起大夥兒,今後一定再不當逃兵,一定好好為祖國建設找石油,就是死了也要讓兒子孫子來接班。覺悟了,隊上和指揮部就給這些人開慶功大會,給他們披紅戴花。當了&ldo;逃兵&rdo;還得到如此待遇,這一傳十、十傳百,許多&ldo;逃兵&rdo;就是這樣回來的。

自然,還有些人是永遠沒有回來的。沒有回來的就是真正的逃兵了。兩三年後,大慶的日子好過了,特別是毛澤東發出&ldo;工業學大慶&rdo;後,會戰的石油工人一夜間成了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後,那些逃兵們這時想回來沾點光,或者有的為瞭解決&ldo;農轉非&rdo;和升官發財,希望油田重新接納,&ldo;幫幫忙&rdo;開個證明之類的東西。請求到了餘秋裡那兒,餘秋裡臉一板:沒門!現在來求我們太晚了!

愛憎分明。餘秋裡就這麼個人。

隊伍不穩定,問題有多方面。比如當時來參加會戰的來自四面八方,他們都是自帶工資,人事關係都在原單位。而這種情況的結果是:同在大慶參加會戰,乾的一樣活,工資待遇卻千差萬別。有的相差一半。比如新疆青海的同志,他們的工資是按十二類地區的補差發的,而像北京、四川等內地來的是六類地區的工資標準,差距大呀!同樣六級工,新疆青海來的每月可以拿到一百五六十元,北京、四川來的只有六七十元。這不合理!

&ldo;統統改過來。凡是留在大慶工作的,執行國家同一個標準。&rdo;餘秋裡又是一錘定音。矛盾一下化解。不過大慶人的工資按其貢獻,還是很低的,黑龍江那個地方的地區補差,像石油會戰那麼艱苦和繁重的工作,與在哈爾濱等城裡和地區的人執行同一類工資標準,本身就不合理。可這是原有的國家工資制度上的欠缺。大慶人和石油人對此再沒有怨言,有人親口對我說,他對餘秋裡部長當年&ldo;一錘定音&rdo;下的工資改革很滿意,雖然之後十一年沒動工資,可他記著老部長敢於打破條條框框的做法。

康書叢,石油部老人事幹部,石油師幹部部幹事出身。大慶會戰時一直在前線做工資和人事改革方案的具體人。在玉門時也還當過王進喜隊的指導員,與鐵人一起扛過1205隊這面紅旗呢!&ldo;餘部長真是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領導。&rdo;現已退休的康書叢談起當年事,滿口感慨地說:&ldo;那次大慶工資改革的工作量不小啊!但做得徹底又公平。我們按照餘部長的要求,不分過去誰的資格和工齡,就按你在大慶幹什麼工作,能力有多大,所有的幹部和技術人員統統放在一張大表上,掛在牆上,張三現在幹什麼工種,李四水平在什麼檔次上,趙五新調工資在哪級,清清楚楚,公開透明,一目瞭然。最後我們請了餘部長等領導來決定。那時說簡單也簡單,定下一個時間後,餘部長他們就來到大表面前,一個個審定。像後來當了副部級領導的閔豫這樣當時非常年輕的技術人員,就是餘部長一手提挈重用的結果。開始我們覺得他閔豫相比之下資歷淺,年紀輕,原來的級別也只有普通技術員。但餘部長一眼看到閔豫的名字後,就說此人定低了。閔豫在地質上有一套,對大慶開發作出貢獻很大,周總理到大慶視察時就是他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