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頁

張俊說:&ldo;可以。&rdo;

&ldo;是!部長你放心!&rdo;李德生領著任務剛要出門,又被餘秋裡叫住。

&ldo;你叫鄧禮讓一起去,井位一旦定下,就讓他立即調鑽機去開工!&rdo;將軍以軍事作戰的方式命令道。

&ldo;是!&rdo;李德生脆響一聲,還真有幾分軍人的樣兒。

漫漫風雪裡,李德生和鄧禮讓帶著一個測量小組,駕車從大同鎮出發,一直向北邊大草原穿越。那一望無邊的雪地裡,他們連口冰水都顧不得喝。第一口薩爾圖高臺子上的探井很快確定,當時定名為薩一井,後重新排序叫&ldo;薩66井&rdo;‐‐現在史書上的叫法都為&ldo;薩66井&rdo;。該井定在薩爾圖鎮以南、大架子屯北一公里左右的草原上。李德生剛把井位確定,鄧禮讓就調來32149鑽井隊。而李德生則帶著測量小組,繼續沿著冰天雪地向北前進,目標是安達縣義和鄉大同屯南1郾5公里的杏樹崗構造高點,又在這兒確定了第二口‐‐杏66井位。隨即他們又繼續向前,到達喇嘛甸構造高點的那處距喇嘛甸鎮紅星豬場北一公里半左右的地方定下&ldo;喇72井&rdo;。鄧禮讓緊接著又先後排程兩個鑽井隊奔赴後面兩個井位……

這是一場真正軍事行動式的&ldo;火力偵察&rdo;,更是石油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最早的松遼普查勘探工作一直是在原長垣構造的南部地區的葡萄花高臺子上,松基三井就是在這個構造上。按照一般的勘探程式,一個地區打出見油井後,都是採用十字剖面布井辦法,以兩公里左右的井距依次向左右展開勘探,以這種方法一面擴大偵察地下儲油麵積,一面探明油水邊界在何處。現在餘秋裡完全打破了常規,他讓李德生、鄧禮讓定下的三口井,從松基三井所在的大同鎮一下甩到&ldo;王八蓋子&rdo;構造的北邊150多里外的薩爾圖和喇嘛甸子那兒去了。在石油史上是沒有的,這也是隻有像餘秋裡這樣敢作敢為、氣吞山河的軍事戰略家才能想得出的決策。

關於李德生和鄧禮讓定井位和排程鑽機上馬,我在上面說得很簡單,其實這三口井尤其是後來搬遷、施工等都比較複雜艱苦,正如楊繼良回憶的那樣:&ldo;當時鑽機的搬家安裝,除了缺少大型運輸和起重裝置外,許多器材裝置也比較困難。其中安裝較遲的一些井,為了開鑽配泥用的水都成問題。一般在探井旁邊要另外鑽一口水井。有的探井為抓緊開鑽,就用人拉、車推到附近的水泡子中運來冰塊,等融化後再配泥漿,或是組織機關和後勤人員一起動手,用扁擔挑,用臉盆端。這樣,硬是要配出幾十立方米泥漿來保證開鑽……&rdo;

楊繼良是地質工程師,他描述的僅僅是配泥漿這樣的技術困難,事實上,當時開鑽打井遇到的問題何止這些?冰天雪地裡,光是晚上睡覺的問題都沒法解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井位都是在荒無人煙的草原上。吃飯更是個大問題。

&ldo;你們機關的統統下到一線去!你們現在吃什麼、睡什麼,鑽井隊也要吃什麼、睡什麼!&rdo;餘秋裡走出他的&ldo;豪華&rdo;住所,一個草簾子一個草簾子地揭著,讓住在老百姓牛棚馬廄裡的&ldo;石油部松遼石油勘探局&rdo;的機關幹部們全部上前線支援鑽井隊。

其實那時前線哪有什麼機關?不就是一條硬炕,一床棉被,另一條木長凳和幾幅圖紙!

那會兒的幹部和群眾的覺悟與思想境界,真的讓我們現在的幹部和機關人員感到汗顏。那會兒人們不講價錢,更不講你我,能為國家早日找出大油田,就是讓他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