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中國的石油工業出現過一段痛苦的爭執與滑坡現象。這既與當時國家剛剛起步的四個現代化快車有關,也與社會上有人借撥亂反正、批極&ldo;左&rdo;有關,加上生不逢時的&ldo;渤海二號事件&rdo;,使自1964年毛澤東向全國發出&ldo;工業學大慶&rdo;以來,石油人第一次以屈辱的形象出現在國人面前,一張張多年高昂的臉低了下來……全國原油產量跟著一滑再滑,繼1978年首次10404萬噸後,到1980年時卻倒退到了10121萬噸。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感到了壓力,因為石油產量的下滑進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下滑的可能性在所難免。這是他作為總理所不願看到的,也是不能接受的。在尋求&ldo;新人&rdo;保住一億噸無望後,此人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又把目光聚集到了因&ldo;渤海二號事件&rdo;從國務院副總理一職上&ldo;休息&rdo;下來的康世恩身上。康世恩此時已年至65歲,又因患膀胱癌而病臥在醫院。1980年12月的一個下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人親自前往醫院看望康世恩,向這位老石油人討取保住一億噸的良策。交談中,康向他推薦了經與餘秋裡等人集體研究的一億噸包幹設想。那位總理要康世恩再次出任石油部長,並說:此任非你莫屬,其他人都擔當不起保住一億噸的重任。在這樣情況下,重病在身的康世恩應承接擔。1981年1月19日,在國家能委召開的會議上,新調任的國家能委主任餘秋裡宣佈:今天早晨中央決定康世恩副總理兼任石油部長。這就是石油部盛傳一時的&ldo;康世恩臨危受命&rdo;的故事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從1979年開始,全國經濟進入了三年調整時期。壓縮基本建設投資成為調整時期的主要工作。此間,國家對石油的投資銳減。1981年計劃投資只有1980年的一半‐‐才17億元。在這種形勢下,石油如何穩住年產一億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1980年秋天,作為副總理兼能委主任的餘秋裡就對石油部提出:&ldo;1981年產量1億噸就1億噸,要講些道理。……現在國家有困難,你們要有點革命精神,還是要敢想敢說敢幹,還是要解放思想,三年之內一定要搞上去!現在國際油價上升,過去沒開採價值的油田現在都可以開採了。採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積少成多,一本萬利。沒有錢可以借。&rdo;曾長期擔任過石油部副部長的國家計委副主任李人俊也說:&ldo;你們石油部想辦法,增產節約100萬噸原油,可以考慮都給你們。&rdo;住在醫院裡的康世恩也在不停地抱病找石油戰線的有關人士議論如何把石油從&ldo;資金短缺&rdo;的困境中衝出來。最後大家的想法基本一致,並逐步形成了&ldo;石油工業年產一億噸的包幹方案&rdo;。這套方案簡而言之是:在國家對石油不增加投資的條件下,石油部&ldo;包幹&rdo;年產一億噸原油。但國家允許,在一億噸以外,石油部增產和節約的石油全部由石油部自行出口,籌措的資金作為國家對石油投入的補充。這個方案在當時&ldo;統支統收&rdo;、&ldo;打醬油的錢不許買醋&rdo;的體制下,是個&ldo;創舉&rdo;,也開創了石油工業改革的先河。
中央很快同意了這一包幹方案。
同年5月14日,國家能委在餘秋裡的主持下,邀請國家計委、建委、經委、進出口委、外貿部、財政部、商業部、石油部、物資總公司、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11個單位,共同商定了石油部超產原油的出口事宜。至此,這個鼓勵石油自主發展的&ldo;一億噸包幹&rdo;方案正式出臺,它對石油工業的持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