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但是,柯爾貝爾告訴邦奇,為了國王,他必須克服困難,不惜一切代價地完成任務。邦奇於是僱用了一個精明的古董商,讓他到穆拉諾島上去尋找願意到法國去的工匠,並許以優厚的待遇。1665年4月,三名在當地牢騷滿腹、品行不端的威尼斯工匠來到了法國。威尼斯制鏡行會的老闆們立刻通知了當局,駐巴黎的威尼斯大使薩格爾多得到命令,儘快找到這三個人並想辦法讓他們回國。可惜薩格爾多一無所獲。這一年的秋天,又有20名威尼斯工匠坐著平底船從穆拉諾島偷偷來到法國。
&ldo;1666年2月22日,歷史書上明確地記載著,就是在這一天,法國皇家制鏡工廠製造出了第一面沒有瑕疵的鏡子。
&ldo;沒過多久,在威尼斯政府聲稱要扣押家屬的巨大壓力下,一些威尼斯工匠從法國又回到了祖國。法國皇家制鏡工廠這時還是初創階段,缺乏人才就像嬰兒沒有母乳,是件要命的事。柯爾貝爾再次給邦奇下達命令,把工匠的家屬們一起接到法國來。威尼斯警方不知怎麼的得知了這個訊息,把去了法國的工匠的家屬嚴密地監控起來,不過沒幾天,警方就放鬆了,因為這些家屬大多表現得很老實,有的還臥病在床……誰知幾天之後,警方正打算把這些家屬的情況審查一遍時,卻目瞪口呆‐‐他們早已經跟隨法國的密使溜之大吉了。
&ldo;威尼斯警方震怒!歷史上的&l;鏡子殺人&r;事件就此開始了。&rdo;
劉新宇用低沉的語調講到這兒,客廳裡的人們把耳朵豎得更高了。
&ldo;1667年1月初,嚴寒鎖住了位於巴黎勒依大街的法國皇家制鏡工廠,一名來自威尼斯的打磨拋光工人突然發高燒,幾天後不治身亡。柯爾貝爾接到報告後,雖然很惋惜,但是並沒有想很多,但就在1月25日又傳來一個令他震驚的訊息:一個名叫莫拉斯的玻璃吹制工突然劇烈地胃痛,根據醫生檢驗的結果,懷疑他是被人下了毒。柯爾貝爾親自趕到工廠檢視莫拉斯的病情,但是莫拉斯已經在一陣劇烈的抽搐後,一命嗚呼。
&ldo;皇家制鏡工廠陷入一片恐怖的氣氛之中,威尼斯的工匠們接二連三地返回了祖國。
&ldo;皇家制鏡工廠兩名工人的死因成為歷史之謎。但是,歷史學界普遍認為,他們是被來自威尼斯的間諜處死的。但是,這個時候的法國工匠已經從威尼斯工匠的手中,學到了成熟的鏡子製造技術,由於他們製造的玻璃鏡子更大而且更便宜,在世界市場上迅速佔據主流地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684年完工的凡爾賽宮的鏡廊中,306塊鏡子與17扇窗戶相對,廊外庭院美景盡收其中,走在廊內像走在風景優美的油畫裡……與此同時,威尼斯穆拉諾島的鏡子業無力競爭,很快衰落。以致義大利的大使在1680年流著淚感嘆:&l;我們透過上帝、大自然和辛勤勞動建立起來的事業,被幾個充滿惡意的同胞如此輕易地走私到了鄰國。&r;
&ldo;隨著法國皇家制鏡工廠和世界各國制鏡工匠們在技術上的不斷革新,玻璃鏡子的生產規模和普及範圍越來越大。到19世紀末,平板玻璃製作技術日臻成熟,鏡子生產也逐漸實現了工業化和機械化,&l;舊時豪門廳前鏡,掛上尋常百姓家&r;,鏡子成為家居的日常用品。所以,蔻子你今天能隨意買到的一面小小的鏡子,要是拿著它走在1667年寒風凜冽的巴黎街頭,保不齊就有兩個黑衣人突然跳出來抓住你,拿一把刀子架在你脖子上問:這麼好的鏡子,快說哪裡買的?不說就宰了你!&rdo;
&ldo;要是那樣,我就告訴他們……&rdo;蔻子調皮地學著電視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