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之中要說誰最苦逼?非日本莫屬,再被中華帝國打壓之後,日本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發展的機會,沒有了朝鮮半島的資源支援,他們只能從更遠的臺灣來獲取資源,但是最近臺灣那邊也並不太平,隨著中華帝國的強大,加上始終沒有被消滅的反對武裝,臺灣那邊的局勢也開始亂了起來。
缺乏資源,歐戰爆發之前,日本人還能在英國人的幫助下苟延殘喘,現在英國也參戰了,連自身的資源都無法保證,哪還會去管日本?甚至就連原本屬於日本訂購的軍艦,也被英國皇家陸軍拿走補充艦隊實力,在大西洋跟德國海軍一較高低。
日本人很清楚臺灣對於他們的重要性,如果失去臺灣的話,那麼日本將會失去所有的殖民地,那麼接下來日本想要在發展起來,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為了穩定臺灣的局勢,日本方面也不得不擴軍,然後秘密的向臺灣增派了三個師團的兵力,用於剿滅反對武裝。
而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中華帝國外交大臣唐紹儀卻緊急照會日本大使小村壽太郎,要求日本限期三個月歸還臺灣島,並且從臺灣島上撤軍離開。
這種條件日本人怎麼會答應?又怎麼敢答應?所以日本人又玩起了老套路,拖字訣,不管怎樣,先把這件事情拖下來再說,然後,另一方面日本國內則繼續秘密的向臺灣島增兵,加上原本的兩個師團,加後來增援的三個師團,此次又增加了兩個師團,而對於日本的動態,軍部也是早已瞭解,但是卻並沒有制止。
二月初,因為移民還沒有開始,加上北邊已經停戰,短時間內也不需要在往北邊運輸大量的物資,第四集團軍第四軍和第五軍兩個軍十多萬人的兵力,忽然間向東開進,並且攜帶大量的戰備物資,其中第四軍直接進入到了福建思明州(廈門),第五軍進駐汕頭,駐紮江西的預備役七十六軍幾乎同一時間進駐長樂。
三個軍二十多萬人,分駐三點,已經做好了登陸臺灣的準備,七十六軍倒是沒有給日本方面帶來多大的壓力,畢竟是預備役,但是第四軍和第五軍這兩個老牌王牌軍卻讓日本方面壓力驟增,這兩個軍中就有部隊在早年間參與了兩次中日戰爭,而且戰鬥力也不亞於遠征俄國的那三個集團軍。
如果僅僅只是這樣也就罷了,日本方面更是瞭解到,除了這三個軍以外,中華帝國內部還有五個軍正在緊急調動,這些部隊會透過鐵路南下廣州,然後在沿海東進,如果讓他們匯合在一起,那就是八個軍,按照中華帝國的部隊編制,八個軍就是七十萬人左右,如果拿這些部隊去進攻臺灣,那日本人還玩個什麼?
而隨著駐紮福州的帝國海軍第三艦隊傾巢而出,以及駐紮在上海的帝國海軍第二艦隊傾巢而出,中華帝國武力收復臺灣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甚至民間有傳言,中華帝國正在到處徵集船隻,連漁船都不放過,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一次性的投放更多的部隊到臺灣,儘可能一次性打垮駐臺日軍。
日本在兩次中日戰爭吃虧以後,對於軍隊的編制也進行了改編,目前一個師團為兩萬人,比中華帝國的標準師多了兩千人,武器裝備方面也有改進,但是整體改進不大。八個師團就是十六萬的兵力,但是跟七十萬的敵軍兵力相比,日軍還是有些勢單力薄。
而此時擺在日本面前的也唯有兩個選擇,要麼選擇退讓,歸還臺灣,要麼繼續增兵,與中華帝國在臺灣決一死戰。
但是這兩個選擇卻沒有一個是日本人想要看到的,如果想要保證日本在兵力方面不弱於中華帝國,那麼就必須要將日本國內五分之四的兵力都抽調到臺灣,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抽調這麼多的部隊,日本會瞬間陷入崩亂的。
即便是緊急擴軍,時間上也不趕趟,但是日本又確實不想放棄臺灣,他們也想賭一把。
於是,小村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