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瓶,速度根本就快不起來,甚至連十三節都很難保證,因為運輸艦中有十幾艘是老舊的木製貨船,他們的速度很慢,很慢,即便拼了老命也只有十一二節左右,那是二十年前的老船。
趁著聯合艦隊轉向的這會功夫,雙方之間開始將距離稍稍拉近了一些,雖然這點距離客戶忽略不計,但是在戰場上那可是分秒必爭的,能趁著機會拉近一些距離,到了後面就有可能節約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
而東鄉平八郎也是鬱悶不已,實在不是他怯戰,而是必須要保護好那些步兵老爺們,只有確認了步兵是安全的,他才敢放手一搏,不然的話,他這邊正跟人打的熱火朝天,到時候人家分出幾艘快艦過去偷襲運輸艦可就他孃的尷尬了。
而那些運輸艦隻需要捱上一炮,或者吃上一顆魚雷就絕對要玩完,倒黴的不僅僅只是一艘運輸艦,還有上面搭載的數百上千名步兵。
所以,東鄉平八郎不得不跑。
“報告,日本艦隊轉向了,看樣子是想逃往琉球。”
“想跑?哼哼,沒門。命令護衛艦編隊,從兩側全速繞過去,在日本艦隊前方佈置雷區,逼迫他們轉向。”接到訊息的薩鎮冰,老氣橫秋的呵呵一笑,反正都到這會兒了,擔憂也不起什麼卵用,只要自己指揮不出錯就行了。
ps:感謝紫薯家的樹的打賞支援!感謝強秦上將軍、王道天下、皇太子之亮、軒轅黑帝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
512:會移動的水雷?
水雷是中國人發明的,早在1558年明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文字記錄,並且被運用到軍事當中,但是後來這種技術還是被西方列強給改進了,中國人依舊只能跟在後面去追趕。
前些年的時候,雖說中國海軍並沒有真正崛起,但是對於海軍裝備的研製卻並沒有縮小,甚至在很多陸軍的研究所裡,每研究出一款武器裝備,就會相對應的進行海軍版的改造。
比如說魚雷,本身是從外國購買了先進魚雷進行拆解分析,學習其設計經驗,但是未曾想到自己的魚雷才剛剛設計好,並且透過了實驗,一位腦洞大開的研究員便想起了曾經在研究所內看到過的那份資料,於是乎,便對魚雷進行了改造,採用了沖天炮的設計理念,然後就設計出了後世大名鼎鼎的火箭炮。
不過這個設計目前並不穩定,攻擊距離短,甚至會根據不同的因素而導致在空中爆炸,實戰效果很差,還需要繼續研製。
火炮什麼的也是同樣的方式進行研製的,像軍艦上的高射炮,其實就是將陸地高射炮進行改造,增加了一個固定的炮座,然後將其焊接在軍艦上,但是考慮到射界的問題,所以又將射擊角度進行了封存,避免意外的傷到自己。
像這種例子更是多的數不勝數,也直到現在王思銳才明白,為什麼在改革開放之前,華夏的國力軍力拼不過國外,說什麼發展起步晚,基礎不好,沒經驗,這些都是扯淡,拖累華夏發展的根本原因便是當時的制度。
無論幹個什麼都需要開條子,工廠生產需要下任務,下指標,否則就算是閒著也不能亂接單子。科研所的研究也是上面下任務,限定資金,這種情況下又怎麼能研究出好東西來?
在科研所裡,王思銳充分的給予了這些研究員們最大限度的自由,並且根據後世軍中的一些武器裝備,列出了一份詳細的單據以及裝備的效能要求等,這些研究員在見到這些單據之後,或許不一定會立刻起到作用,但是在將來的某一天,如果他發現了一個很相似的東西,那麼或許就會忽然間聯想到這個上面,一個意外的決定,或許就有可能帶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
所以說,現在中華帝國在軍備方面追趕了上來,並且走到了世界前列,靠的就是這些其實並不缺乏想法的科研人員們,但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