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陛下。”
“事情明日再議,你們都退下。”宣治帝打發走幾個臣子,扶著姜長寧進了內殿。
小漁兒緊隨姜長寧之後,也到了御書房,但她沒能進去,被常有忠給攔下了,“公主,有陛下陪著娘娘,你儘管放心。”
幾天後,太子回到了京城,他先向宣治帝彙報了,他在東南那些州郡的所見所聞,“赤地千里無禾稼,餓殍遍野人相食”
說到貪官汙吏,他痛心疾首,“拿著朝廷俸祿,卻不為民辦事。”
“百姓流離失所,他們卻將糧倉的糧食高價倒賣,謀求私利。”
“守倉官員監守自盜,夥同上官拿陳糧換新糧。”
宣治帝眉頭緊鎖,等太子把事情全說完,他問道:“他們除貪汙以外,就什麼都沒做?”
“這倒也不是,他們也早出晚歸,四處奔波,安頓災民、施粥施藥。”太子公平地道。
“也就是說,他們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太子想了想,“雖瑕不掩瑜,但兒臣認為首惡當斬,以儆效尤。”
宣治帝微微一笑,“只除首惡?”
“兒臣也曾想把他們統統以貪汙論處,關進大牢,按律處置,可是兒臣記得母后曾說,水至清而無魚,把這些官員全抓起來,就沒人幹活了。”
宣治帝唇邊的笑意又深了幾分,“賑災一事,你辦得不錯,辛苦了,去看看你母后,她一直想著你。”
“是,兒臣告退。”太子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禮,退了出去。
姜長寧知道太子回來了,就一直在啟元宮翹首盼望著,看到宮門口出現那道熟悉的身影,就喊道:“小明,兒子。”
“母后,兒子回來了。”太子快走幾步,到了姜長寧面前,就要下跪行禮。
姜長寧一把扶住他,“瘦了,我兒子瘦了。”
“兒子不孝,讓母后擔憂了。”太子說道。
“他們說你遇刺了,傷到哪裡了?快讓母后看看。”姜長寧雙手顫抖地去扯他的衣襟。
“娘娘,進殿再看吧。”秀蘭小心提醒道。
姜長寧拽著太子的衣袖,“我們進殿。”
太子傷在左肩,包紮的嚴實,姜長寧看不到傷口有多大,滿眼心疼地問道:“是不是流了很多血?”
“兒子身邊有太醫,一下就止住了,沒有流太多的血。”
“母后讓人燉了補血的藥膳,你吃點好不好?”
“好。”太子乖乖的應道。
等太子吃完藥膳,姜長寧才細細的問他這一路上的經歷,以及,“有沒有抓到行刺的人?”
“抓到了,是幾個流民。”太子怕姜長寧擔心,並沒有說出其中的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