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威利婭和她的叢林獵手們更多的應該散佈在密林裡,分散作戰,並不需要什麼顯眼的標誌。但如果叢集作戰的時候,他們還是需要一個標誌——繪著一隻雌鹿的戰旗。
歐希西迪斯的戰旗簡單粗暴,除了一柄長柄戰斧之外什麼也沒有,一如他們的戰鬥方式。
黎克伯吉斯的戰旗則有弓、箭和獵刀。
阿克里的戰旗則只繪了一個狼頭。
馬克西姆的戰旗只有一柄短劍。
加馬的戰旗則是一柄短斧,一面圓盾。
普羅塞提的戰旗就更簡單了面什麼也沒畫。
這個混蛋解釋說,這面畫了他的鎧甲——在引起眾人一陣鬨笑之後,萬尼烏斯一腳把他踢了出去。
而在解決了諸多統帥的戰旗,並交給古德白大叔和他的工匠們去製作之後,萬尼烏斯又開始制訂更下一級,即各百人隊的戰旗——這些旗幟比統帥們的戰旗更小一些,可以讓戰士們直接背在身,和各自統帥的戰旗標誌保持一致,並額外在旗幟邊緣做出不同顏色不同數量的飄帶,以此標誌各自不同的隊伍。
這樣,只要看到前面的戰旗,各隊的戰士們就知道應該朝什麼方向前進、作戰。
儘管萬尼烏斯已經將製作戰旗的命令傳達下去了,但實際想要製作完成還需要一些日子。
而這段日子裡,萬尼烏斯也在考慮著如何再次提升自己的實力。
若是論軍隊戰力,在消滅了克拉蘇,擊潰了哥託內斯人,又得到了極大增強之後,萬尼烏斯自問自己的軍隊戰力已經不低了。
至於名望和勢力,眼下自己已經儼然日耳曼諸部族之王了——大日耳曼地區西部、南部、東部的大部族和他們的附庸部族名義都已經是自己聯盟的一份子了,只剩下塞姆諾內斯、芬尼和蘇約內斯三家沒有在自己的領導之下。
而國力麼……儘管現在還不明顯,但城市化程序已經率先在馬克曼尼地區展開,等到自己擊敗了塞姆諾內斯人之後,如果和凱撒的戰爭沒開始,就可以在美因茨、特里爾等一系列地區陸續分別展開大城市建設——到時候日耳曼人的國力勢必會得到大幅度增加,也許無法媲美羅馬,但是和高盧相提並論還是可以期待的。
然後,大日耳曼地區最需要改善的,就是交通狀況——儘管之前加入萬尼烏斯戰球聯賽的諸部族都有修建鋪石路,但對萬尼烏斯調動大軍的需求還遠遠不夠——因此,等來年和塞姆八零後少林方丈以及扼守公路關鍵節點的駐軍要塞都修好。
公路平坦寬闊便於行軍,對於萬尼烏斯調動軍隊而言是件好事,但對於可能在未來入侵日耳曼地區的羅馬人同樣也是件好事。
萬尼烏斯穿越前看過一篇分析,講為什麼羅馬人用了兩個世紀才征服西班牙,征服高盧卻只用了八年時間。這其中除了高盧人的內訌、凱撒的雄才大略之外,高盧那方便的交通網路,以及可供凱撒大軍就地徵集補給的村鎮群落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萬尼烏斯絕不願犯和高盧人同樣的錯誤——自己的道路只能自己用,羅馬人不能用——而扼守道路節點的駐軍要塞,就是用來保證這一點的。
另外,在為馬克曼尼人建城時所涉及的城郭式結構,也是萬尼烏斯所採取的措施之一。
如果象高盧人一樣隨意的將田地開墾在村落外面,即便只是一支規模不大的騎兵徵糧隊到來,村落裡的人們也不得不縮回村落據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敵人搶掠糧食。
但萬尼烏斯已經提前在田地外面建起了土壘和護牆,沒有攜帶攻城器械的輕裝兵隊想要搶掠糧食就必須付出許多鮮血——至於攜帶了攻城器械的大隊人馬,想要獲得補給也勢必要付出很大的功夫。
以多層防禦體系保護下的農業大城市為中心,以小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