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按照蘇約內斯人這種逆流而上的做法,如果他們再想找到一個能夠供數萬軍隊登陸的淺灘,就要再逆流向南航行兩三天,進入巴達維人的領地去了。
這樣的結論讓萬尼烏斯一陣蛋疼。
和全部生活在陸地上,靠農耕、畜牧和狩獵的卡狄人不同,巴達維人一直以來都生活在萊茵河沿岸,很大一部分食物來源於捕魚。這也是巴達維人擁有水軍的原因——巴達維人中本來就有不少人是靠著在萊茵河上駕船打漁為生的。
然而,現在,一下幾千艘船帶著數萬蘇約內斯戰士進入巴達維人的領地……
巴達維人的餐桌上恐怕將有很長一段時間見不到鮮美的河魚了——雖然萬尼烏斯根本就不知道萊茵河裡到底都有啥魚。
這麼想著,萬尼烏斯用力的搖了搖頭——特麼的關鍵不是這個問題好!
問題的關鍵是,目前蘇約內斯人的艦隊很可能有五六萬的軍隊——這樣一支武裝力量對於戰爭議會管轄下的任何一個部族而言都是一場大災難,根本就沒有哪個部族能夠憑藉自己的部分力量強行擋住。
巴達維、鄧克德里、烏西彼得斯、美因茨、特里爾——所有這五個萊茵河沿岸的部族都不可能獨自對抗這樣一支軍隊——就算這五個部族中的一個能夠頂住這支軍隊,大戰過後這個部族也徹底毀了。
這麼一想,萬尼烏斯突然恍然大悟——對於憑藉萊茵河調動軍隊,機動能力遠遠勝過以步兵為主力的日耳曼部族軍隊的蘇約內斯人而言,他們從一開始就根本沒必要制訂什麼周密的作戰計劃!
想想看,六萬,甚至七萬大軍,沿著萊茵河想上就上想下就下,隨便怎麼打不行?
隨便找到一處足夠大的淺灘,蘇約內斯人就可以登陸,然後對沿岸的任何一個村鎮發動毀滅性的打擊——而將他們選中的目標化作焦土之後,他們又可以迅速的登船、撤退——除非能夠在他們對村落髮動襲擊的時候抓住他們,否則萬尼烏斯對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想到這一點,萬尼烏斯突然感到很慶幸——幸虧自己之前已經讓諸多村落都放棄了自己的聚居地,轉而聚居成城市——有了壕溝、土壘、護牆的保護,再加上七八萬的人口,那些新建的城市已經具有了抵擋六七萬軍隊兩三天進攻的力量。而只要能夠抵擋兩三天,周圍的軍隊就足夠趕過去對這些城市進行援助。
之後,萬尼烏斯的臉色突然變得很是難看——他突然明白了蘇約內斯人的目標——雖然那五六個新建城市都有壕溝、土壘和護牆的保護,但畢竟還有一處聚居地沒有這些設施的保護。
而那個聚居地,恰恰是最關鍵的——日耳曼青年公社!
之前萬尼烏斯麾下的人少,而且都是青壯戰士,所以萬尼烏斯對日耳曼青年公社的自衛能力極端自信,壓根就沒讓人修築那些防衛措施。
而等到日耳曼青年公社的規模壯大之後,萬尼烏斯的身份地位已經極大的提高了,而且周圍一圈又都成了友盟,而日耳曼人又幾乎全部是步兵主力的部族,對於日耳曼青年公社而言,任何一支軍隊想要攻擊他們都需要先穿過幾個大部族的領地。
也就是說,在萬尼烏斯的意識裡,日耳曼青年公社是註定了不會遭到攻擊的地方。
於是即便日耳曼青年公社極大的壯大了,萬尼烏斯也並沒有讓部下們修築圍牆。
當然,對於萬尼烏斯大學等一些關鍵地區,萬尼烏斯還是讓他們修建了圍牆的——但那基本只是用來標識出萬尼烏斯大學的所屬區域,並不是真正的防禦戰用的圍牆。
至於萬尼烏斯所佈置的九家一院的格局,雖然能夠為巷戰防禦提供很大的優勢,那也是在青壯在的前提下——而眼下,日耳曼青年公社裡的大部分青壯,可都在卡塞斯山谷要塞待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