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聽到自己的老友這麼問黃廷暉,陳思之一頭的黑線。
果然,自己這老友的性子怕是改不掉的。
不過他也不好制止王守仁,也只能是舉起手中的酒杯,淺淺飲上一口。
“治國之事,廷暉不懂!”
“不過老子這句話,依廷暉來看是極有道理的!”
“聖人留下來的話,各人有各人之見解!”
“就像老子說的這句話一般,有人認為治理大國應該像燒菜一樣難,應該像燒菜一樣精心,兩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
“還有人認為治理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配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
“也有人說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煮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而治大國應當無為。”
話音落下,王明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他對黃廷暉問道:“依黃小郎君來看,治國應如何?”
“以人為本!”
“以民為本!!”黃廷暉對王明陽拱了拱手,他脫口而出。
“施政者應該關注的是民,是百姓!”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支撐社稷者是百姓,是普羅大眾,若是連民都沒了,就算是擁有土地,也是別人的土地罷了。”
黃廷暉對王明陽的思想還是有些瞭解的,他知道王明陽並非是一味愚忠之人。
王明陽是那種願意捨身為天下謀利之人。
故而黃廷暉如此坦率的回答道。
果然,聽到黃廷暉的回答之後,便是王明陽這樣的人物都愣住了。
初問黃廷暉,王明陽也只是隨性、隨口而已。
他並沒有期待黃廷暉能夠給出什麼答案。
也不覺得黃廷暉這般年歲,還花了時間在讀書、寫文章上,他會對“治國”一事有多少見解。
但聽到黃廷暉的答案之後,一向沉穩、不屑於八股文的王明陽震驚了。
他目瞪口呆的看著黃廷暉,一臉的難以置信。
“以人為本!”
“以民為本!”
王明陽細細咀嚼著黃廷暉說的這些話,他那雙睿智的眸子有別樣的情緒在閃爍。
過了許久,王明陽才嘆了一口氣。
“好一個‘以人為本’,守仁沒想到這麼至深的道理,竟然會出於小郎君之口!”
“天下便是萬民,沒有萬民,不以萬民為本!”
“再強的王朝,也不過是灰灰湮滅罷了!”
“君舟民水,你說的沒錯!”
“你說的沒錯!”王明陽激動的對黃廷暉說道。
“只是施政者久居上位,他們初時還能體會到何為民心,何為民意!”
“遠離根基,遠離基礎之後,一切便發生了變化!”
“廷暉想起大李王朝有個詩人,在步入仕途之前,他曾寫下《憫農》詩篇。”
“待到此人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後,卻喪失了詩裡的憫農之心,他逐漸蛻變成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
“此人飛黃騰達之後,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
“在此人治下的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紛紛渡江淮而逃難。”
“有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那人卻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不必報來。”
黃廷暉稍加思索之後,他與王明陽說道。
“正是因為脫離了百姓,脫離了以人為本的原則!”
“國方難治!”
“而何不肉糜的笑話,也便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