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他絞盡腦汁,曾主動提出收養第一任港督璞查鼎的兒子為“義子”;或者很高興的與璞查鼎互換老婆的照片或畫;在送別璞總督的那封信中依依惜別之情如同伉儷情深的小兩口,用極為肉麻的言語“……將來人們會說我們身雖為二,心實為一……,分袂在即,不知何年何地能再覷而快晤,言念及此,令人酸惻”。
雖然耆英比較理性的維護著脆弱的中英關係,但在普通民眾和士大夫看來耆英是 “洋奴”,我們應該官民一致、強硬對外,怎麼可以壓迫國民以順夷情呢?所以當時廣東人對他攻擊的非常厲害,非要他將洋人趕出去不可。
1846年迫於英國壓力,耆英同意英國入城的要求。當時他派廣州知府劉潯前去和英國人密商入城日期,結果當劉潯從英船回來之後,數千群眾衝進知府衙門燒燬他的朝珠、公服,嚇得他從後院跳牆逃命。當時民眾的愛國排外情緒可見一番。(未完待續。)
ps: 求保底月票。。。。。。
二十六、戰爭爆發(二)
1847年英國人兵臨城下要以武力手段強行入城,耆英迫不得已准許他們兩年後入城,希望兩年之後雙方的矛盾或許能夠得到緩解,入城也就不成問題了(看來這位耆英大人還是頗能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嘛)。但是還沒等到兩年後兌現承諾,耆英就由於飽受各方面(包括朝廷大員)的攻擊,在廣東的處境一天比一天艱難,於是道光帝就調他入京,升廣東巡撫徐廣縉為兩廣總督。
道光帝給繼任兩廣總督徐廣縉的上諭中第一句話就是“疆寄重在安民,民心不失則外侮可弭”,當徐廣縉寫信給林則徐請教“御夷”之法時,林則徐的回答也是“民心可用”。時任廣東巡撫葉名琛更是激烈的“剿夷派”,對待洋人的態度比徐廣縉的態度更強硬。
1849年耆英答應的兩年期限到了,英國人根據條約要求入城,但是遭到廣州人民的一致強烈反對,道光帝的態度是“只准暫入,不準常住”。徐廣縉經過再三斟酌,最後還是決定順應民意採取抵制態度,組織民眾進行抵抗,而葉名琛則自始至終都是堅決的抵抗派,一直都堅決反對英國人入城。
廣東官紳、民眾團結一致,最終取得反對英國人入城的勝利。當徐廣縉把這個喜訊上奏給道光帝后,道光帝非常高興,他說忍辱負重近十年,如今外交上取得勝利,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為了獎勵徐、葉二人的功績,道光帝封徐廣縉為子爵,世襲雙眼花翎;封葉名琛為男爵,世襲花翎;同時還特降旨表彰廣州百姓的英勇行為。
拒絕英國外交人員進入廣州城這是葉名琛藉此深得帝心並且藉此得封男爵的政治資本,就算郭嵩燾也不敢直接提及此事,但凡稍微有些涉及英人入城之事,都被葉名琛悄然轉開話題,郭嵩燾苦笑地回答巴夏禮丟擲的問題:“巴夏禮先生,這個問題,目前還是不行。”看到巴夏禮聽見通譯的傳話,馬上變了臉色,郭嵩燾連忙繼續解釋,“不過總督大人願意在換約的基礎上商談這個問題。一定會給貴國一個滿意的答覆的。”
“換約?不不不,郭大人,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換約了,鑑於你們總督對於我們英國人的不屑和傲慢態度,作為英國政府在廣州的全權代表。我將不會再和你們中國廣州地方政府接觸,”邊上一個褐色頭髮穿著馬甲和燈籠袖的年輕英國人過來在巴夏禮的耳邊急急地說了幾聲,那個中國的通譯聽到了隻言片語,立刻變了顏色,豆大的汗珠在臉上滾了下來,巴夏禮聽完了那個人的稟告,右邊的眉毛微微一挑,滿臉絡腮鬍得意地舞動了起來,巴夏禮雙眼看天,用手一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