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同官縣屬雍州管轄,但因距離長安只一百里,歷來都有京畿地區的外圍武備。長安作為大唐都城其防務當然不只城防,周圍郡縣都有駐軍,不過幾乎沒有戰事發生在關中。如果潼關等要塞都已丟掉要在關中開戰,基本是大勢已去的局面了。
這地方的駐軍現在就是神策軍,去年李隆基在洛陽稱帝情勢緊張,薛崇訓便趁機借加強內部防禦的名義把神策軍從隴右調回關中,駐紮在此地。距離長安一百里如果有緊急事態一天一夜就可以兵臨首都城下,為薛崇訓在長安的話語權增加了不少分量。如今他借兵制改革進一步要調兵進城,等於是要把唐廷心臟置於手掌之中。
有“壽衣軍”之名的神策軍負責長安城防,和以往輪流上番的南衙兵有本質區別。府兵直接由南衙官署控制,在內鬥中的作用顯得比較鬆散,就像幾年前韋皇后調了六萬府兵進京戒備也是沒起到什麼作用,他們壓根就不願意參與內戰,誰取得了政權就立刻投降。輪流上番的制度也很難被當權者有效控制,不是任命個自己人當主帥就可以的。
而神策軍則是被當作健兒徵召的職業軍人,從上到下被飛虎團武將集團控制得鐵桶一般,還經常被洗|腦,有軍餉拿有前途奔,和幕府親兵差不多的性質,薛崇訓的命令比兵部命令和聖旨都要管用。從性質上看如果說禁軍是效忠皇帝一人的軍隊,神策軍就是效忠晉王一人的軍隊。
所以薛崇訓很重視這股人馬,親自從長安出城前去視探,第二天上午即四月初三到達銅川。
這是他第一次來同官縣這個地方,中國實在很大,很多地方他都沒親自去走過。將軍殷辭受到諮文後一大早就把全軍調到了兵營外的校場上等著,總計約四千人以團為方陣列隊,人群擺開有兩個馬球場一樣的大小,聲勢也算不小。
待飛虎團騎兵前後護衛著薛崇訓那輛松木馬車到了兵營前時,殷辭便帶著幾十個將領騎馬迎接過來了。他們紛紛從馬上翻身下來,抱拳向薛崇訓執禮拜見,薛崇訓也還以禮節寒暄了幾句。
他抬頭四處眺望了一會兒,只見兵營背靠一座山面向一條河,營門口修了箭塔哨所,裡面的木頭建築和帳篷井井有條,心道殷辭治軍至少是很認真的。
薛崇訓換馬前往校場巡視,諸武將也紛紛上馬隨從,殷辭策馬在薛崇訓身邊稟報著平時訓練的時間專案等事。
“將士們的伙食如何?”薛崇訓當著幾千兵馬的面問了一個小問題。
殷辭道:“軍需補給充足,三五日便能開葷一回。”
“從今天起到進長安城止每天一頓肉,飯要管飽,嚴禁剋扣軍餉,加強訓練和軍紀,我會讓兵部繼續增加軍費,你們把帳目列清楚便可。”薛崇訓道。
“王爺體恤將士之心讓神策軍上下無不動容,吾等願鞍前馬後以效犬馬之勞,不負厚望勤於訓練以成大唐精銳之師。”
眾將一聽還要增加軍費大喜過望,跟著殷辭紛紛說起好話來了,聽得叫人心裡那叫一個舒坦。
“在外面我會護著大家,但在軍中枉顧軍法者嚴懲不貸,殷將軍放手治軍便是。”薛崇訓一本正經地說,“在我心裡神策軍不僅是精銳,更應是天下數一數二的王牌,應彪名青史與大漢虎賁齊名。你們先練好本事,以後本王帶你們縱橫異域封王封侯也不在話下。”
一番煽乎之後眾軍的情緒激動起來,呼聲此起彼伏,山間很快熱鬧起來。薛崇訓見狀也就不多費勁了,騎馬向營中走,眾將也跟著進了兵營,吆喝著軍士搬酒菜到中軍大帳款待。
眾將簇擁下薛崇訓進賬坐了上位,端起酒碗便先幹了一碗,大夥鬧哄哄地也跟著飲起酒來。三娘戴著一頂帷帽把臉遮著一句話都沒說過,大夥猜是王爺的近侍,她一直寸步不離地跟著薛崇訓,別人要她喝酒也不理睬,然後大夥便懶得搭理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