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0部分

有些人因為失敗的前車之鑑感到十分害怕;而毗伽可汗等人卻急著想要重整旗鼓一戰,儘快地樹立威信。

這時左賢王暾欲谷進言道:“冬季來臨,不僅唐軍無法繼續北上,連其附庸部落也很難在嚴寒的天氣裡出征,所以我認為他們這次會盟不過是虛張聲勢,無須慌張;且默啜可汗給突厥汗國留下了個爛攤子,現在突厥周圍四敵環繞,情況十分不妙。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繼續開戰,而是利用休戰的時機慢慢改善處境,並鞏固陣腳。”

毗伽可汗問計,如何改變處境。

其岳父暾欲穀道:“薛崇訓拉攏各族,以大義為名暗分好處,各部落趨炎附勢都以唐朝為尊,眼下要改變我們四處豎敵的現狀,唯有先與唐朝修善關係,然後才能與其他部落重新和好。”

可汗頻頻點頭,十分信任暾欲谷的策略。

暾欲谷又道:“阿史那卓公主被唐軍擄走獻於晉王,咱們正好可遣使前往請求和親,藉此由頭議和。”

毗伽可汗以為善,對其建議完全聽從,很快就派出了使節南下。

……因唐朝一貫的做法不殺外族使節,就算是當初吐蕃與唐朝處於戰爭狀態時也沒難為過長安的吐蕃使節,現在薛崇訓也沒為難突厥遣來的使者。

薛崇訓與幕僚們商議,激進者認為不能給突厥殘餘以緩和之機,應保持圍剿的形勢,讓朝廷詔令各族繼續進攻徹底將突厥汗國從版圖上消滅。蘇晉反對這樣做,他說道:“突厥人雖然曾經是我們的敵人,但經過黑沙城決戰之後已實力大損,又失去了漠南地區,這樣一股勢力再難成為威脅,是否徹底消滅之又有多大的作用?”

有人站出來說道:“突厥人多年襲擾邊境,血債累累,正是雪恨之時。”

蘇晉道:“從古至今,但凡曾經雄踞於中原之側的種族,哪個不是殺掠無數?國仇不同於私怨,當政者應放眼往後不能意氣用事,否則悲慘的往事也將重演。明智地善加制定方略,可以保持中原現有的優勢,減少往後受困於蠻夷的可能。突厥既被削弱無法勝任我朝的對手,毗伽可汗掌權後首先就表示親唐,如果能積極地發展關係,也不能不說是一件好事:就近處看能更好地讓邊境安寧;就遠處考慮突厥汗國存在於漠北,也能起到牽制回紇坐大的作用。回紇雖能與我們和睦,但突厥要與我朝講和停止襲擾邊境,兩者又有什麼實質區別?”

蘇晉又降低了語調,沉聲道:“最關鍵的還是突厥可汗提出的聯姻,是將阿史那氏的公主嫁於晉王,而不是李唐宗室。請王爺細思其中干係。”

薛崇訓聽罷沉吟不已,心道當初武則天立國,雖然在國內奪取了權力,但無法改變周邊各族長久以來對李唐的“歸宿感”,就連默啜也拒絕與武家聯姻……

他想了許久,便開口說道:“蘇侍郎的話很有些道理。”然後轉頭看向王昌齡張九齡等人,等待他們的意見。

二齡此時已明白薛崇訓有了主張,此時投來徵詢的目光,無非是要確認他的主張是否能得到支援。張九齡便率先表態道:“臣附議蘇侍郎之計。”

王昌齡隨即也贊同,正如蘇晉所言這樣做於國無害。正應了一個道理,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特別在權力場上。剛不久雙方還打得頭破血流殺得屍|橫遍野,轉眼之間就可以成為親戚,恩怨情仇放在大局上真算不得什麼。

計議定,薛崇訓遂召突厥使臣見面,同意了毗伽可汗的請和聯姻。然後進行了更詳細的談判,要求突厥可汗想朝廷稱臣(他們倒是一直在名義上承認的);將安北都護府北遷漠北設立軍事據點,在突厥汗廷派遣唐朝官員;突厥可汗同時授封唐朝官銜及爵位,承諾不再侵擾邊境等等。

因議和順利,突厥使者也得以在唐軍大營見到了阿史那公主。毗伽可汗是阿史那卓的親兄弟,派來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