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兩個月挨的罵,比他一年的都多。
百姓罵完大臣罵。
大臣罵完皇帝罵。
參他的摺子都快堆滿龍案了。
再這麼下去,宗梧都覺得自己的東宮要沒了。
花霧安慰他:“沒事,我們很快就能把龍案給掀了。”
宗梧:“……”
……
……
嘉和十七年,秋。
瑾王因鹽商一事,大受皇帝封賞,一時風頭無限,門庭若市。
而太子因辦事不利,被皇帝好一頓發罰,東宮冷清得宛若冷宮。
太子因為此事似乎有所收斂,接下來的行事作風低調了不少。
當然,這個低調,只是和他以前的作風相比。
與其他人比起來,那還是……
……
……
嘉和十八年,秋。
皇帝在初秋時染病,一病不起。
各路神醫都來看了,卻無人敢說能讓皇帝好起來。
皇帝時日無多了。
看似風平浪靜的皇城,暗地裡卻是暗潮洶湧。
太子與瑾王兩派的爭鬥,已經完全放在明面上。
就在這時,突然有人進京,擊鼓鳴冤,狀告臨州鹽商草菅人命、勾結當地官員欺壓鹽農,將他們往死裡逼。
此事不知為何,突然就被鬧大。
還出了人命,想壓也壓不住。
接著就是百姓們也開始抱怨,他們購買到的鹽裡摻了雜質,不如以前好,且還貴了不少。
如今的鹽業是真正的皇商,這件事自然得算在皇室頭上。
而這件事又是瑾王宗祈辦的……
讓鹽商們直接交出他們手中的家業,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和鹽商們合作,讓這些鹽商成為真正的皇商。
皇室插進來,鹽商的利潤減少了。
他們只能從別的地方找回來。
比如低價收購、壓榨鹽農,再摻雜物高價賣出。
這麼做也不是一天兩天。
只是以前沒這麼嚴重。
底層的普通百姓,知道他們不是這些鹽商的對手,根本不敢狀告。
鹽商商會里,幾個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正圍坐在一起商量對策。
“皇城裡供應的都是最好的……怎麼可能會有雜質?”
“我來之前叫人去買了一些……確實不太對勁。”其中一個鹽商,拿出一袋鹽,放在桌子上,“裡面摻了東西。”
大家依次傳看後,臉色更難看,“難倒是下面的人送錯了?”
天子腳下,他們還不敢明目張膽做這種事。
但其他地方……天高皇帝遠。
只要把當地官員收買,那就沒有訊息能傳出來。
“這麼重要的事,怎麼會弄錯……我感覺這事是有人策劃的!”
他們這麼幹了多少年?
當初瑾王促成這事,都沒人敢跳出來告狀。
怎麼現在突然跳出來了?
這裡面沒人授意,那些人有這麼大的膽子?
“……”
大家彼此看看,同時想到了最近的朝堂局勢。
“大家先別急,先打聽清楚具體的情況。”
他們以為還有時間。
可是他們沒料到,這件事的發展速度遠超他們的預料。
第二天,就有一群人跳出來,聯合狀告他們的種種惡行。
這群人每個人都說得有理有據。
甚至有人還有證據。
這件事鬧得太大,皇帝垂死病中驚坐起,怒斥瑾王后暈厥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