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這種意外的迅速成功,無疑振奮了沈明誠,也振奮了跟他一起來的那個小夥子,他們都從這個小小的呼啦圈中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果不其然,當他們回到那面臨破產改造的PVC廠,把這事兒跟廠長趙全海一說,那廠長也是精神一振,在仔細詢問了一番之後,立刻拍板,決定以後全力生產呼啦圈。

趁著這個機會,沈明誠立刻開始跟趙廠長討價還價,最後的結果就是,沈明誠被聘為廠裡的市場部經理,專門負責呼啦圈的銷售。至於銷售價格麼,他們的協議是,出廠價一律都是一塊五一個,至於外面沈明誠能賣什麼價格,那就是他的問題了。

換句話說,沈明誠雖然成了廠裡的市場部經理,但他沒有工資可拿,他唯一的收入,就是賺取出廠價跟銷售價的差額。他要想賺錢,就必須把呼啦圈的價格賣到一塊五以上才行。

這個協議,其實在這時候來說,廠裡是有些過分了,畢竟實際上這個呼啦圈的之作成本連一塊錢都不到,甚至大規模生產的話,只有五六毛錢,就算加上各種費用,出廠價定為一塊五,顯然利潤也是過高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呼啦圈這東西畢竟是新生事物,趙廠長摸不準行情,所以才打算賺個一錘子買賣,畢竟短時間賣掉一百個圈子,不等於真的能夠大規模流行,他其實也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念頭,畢竟此時廠裡積壓了太多PVC都賣不出去,現在廢物利用做成呼啦圈,也不會費多少事兒。

不管趙廠長是怎麼想的,沈明誠這次可是興奮的不得了,雄心勃勃的準備大幹一場。

一開始,所謂的市場部,就只有倆人,一個就是市場部經理沈明誠,另外一個則是副經理放進。

放進今年才二十五歲,是PVC廠的本廠職工,也是最早幫著沈明誠生產出呼啦圈的人。他一米七出頭,身材有些小胖,就因為身材的緣故,到現在都沒有處過物件,這也是他當初聽到沈明誠說這圈子能減肥之後那麼熱心製作出來的原因之一。

放進跟沈明誠的相識,說來簡單,就是兩人都喜歡打檯球,因為性子相近,年齡也差不多,一來二去就熟了,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不管怎麼說吧,放進也是一個頭腦很靈活的人,而且也因為年輕,十分有闖勁兒,也渴望幹出一番事業,而隨著那一百個呼啦圈的迅速賣光,他跟沈明誠一樣,都是對這個事業充滿了信心。

當然了,倆人雖然都很有信心,但畢竟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東西,對於今後怎麼賣,出的主意雖然多,但還是都不確定。最後,沈明誠一拍腦袋,再次拉著放進找到了王樂,要他這個呼啦圈的最早引進人給他們出個主意。

其實對於呼啦圈怎麼賣的好,王樂一開始還真沒多少想法,他只是知道這呼啦圈當年曾經火熱過一陣,不過那是在1991年,先從南方傳過來的。至於怎麼賣,他就知道許多小賣部都有賣就是……對了,小賣部!

想到這裡,王樂連忙跟他們說,呼啦圈這東西,先期最重要的是讓這圈子流行起來,因此他們可以拿著貨去文化宮這些青少年聚集的地方,現場解說現場表演順便現場賣貨,就跟街頭賣大力丸那種情況差不多。這樣搞個一兩天,等流行趨勢起來了,再去跟文化宮附近的小販商量鋪貨問題。

緊接著,王樂還說,這東西很容易仿造,因此要賺錢,就要一個快字,所以在這東西開始流行的時候,要在最快時間佔領本地市場。也就是說,要在最快時間去那些文化宮啊、電影院啊、還有公園之類人多的地方,先聯絡好附近的小販,要他們賣這個呼啦圈。而在鋪貨方式上,也要改變過去的先付款後鋪貨的模式,改為先鋪貨,賣掉之後再付款,用這樣的方式來讓產品最快的面向市場。

再之後,等這呼啦圈開始街知巷聞,開始出現仿冒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