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畫低聲道:“勃泥青”。
然後站起來細細觀看,應當來說,這兩件瓷器各有風騷,不相上只二王畫在細細觀察它的風格會幾圭畫就斷定它是州謝等山來的。有許多明顯的特徵,比如轉接處的處理手法輕巧熟練,這是也越窯瓷在唐朝時勝過定窯的地方之一。還有花紋的雕刻手法,北方人更大氣一點,但南方窯花紋都比較纖細富麗。以及它的造型還有上釉手段。
儘管越窯現在還是繼續燒青瓷,但這件瓷器無疑是越窯生產的。
還有一條重要的理由,那就是突厥人從約戰到現在時間並不是很長,如果在國內生產,建窯開爐。聘請窯工。以及技工,還有將瓷土運回去。一是突厥時間來不及,二是手續繁瑣。如果他們透過一些手法,買下一兩座瓷窯,加上南方不是唐朝的政治重心,管理疏散,不但變得簡便,最主要這些瓷窯以後還可以為突厥人帶來滾滾財源,這中間只要找一個代理人就行了。
王畫無動於衷,揮手道:“第二件吧
第二件是王畫上來的是一件白瓷。
這是一件仿宣德白釉的代表作之一,白釉暗花雙耳扁瓶。
真正的甜白瓷,而且王畫也採用了宣德年間一種新的上釉方式,蕩釉,這種方法使器物足內與底面變得更加均勻光潔。瓷瓶本身上為圓形,下為概圓形,中間略鼓,方圓足,頸與肩部兩側有一帶耳,通體白柚。釉下暗暗刻纏枝花紋,如果不注意都分辨不出來。
這件瓷瓶也恐怕是現在世界上最好的白釉瓷器,在陽光的照耀下,如羊脂如白玉一般,甚至連白玉都沒有它光瑩潤澤。
“好瓷器”眾人嘖嘖讚道。
張嘉貞皺著眉頭,好瓷器。好瓷器還沒有拿出來,等會兒,你們慢慢贊吧。
大家再次看著莫賀幹,莫賀幹也是一臉慎重,他想了想,低語了兩聲,兩個人抬出一件瓷器,
剛才第一件瓷器兩者都是以青花圖案取勝,可第二件瓷器都是化繁為簡,以柚色造型取勝。這是一件青藍釉瓜稜荷葉蓋罐。通體以瓜稜形為紋樣,鼓腹。附有荷葉蓋。胎體厚重,造型雄偉氣魄,但又不失其秀雅輕巧。特別走出現了一種新的柚色,似藍似青,色澤亮麗。
王畫再次觀察了一下,這讓他更加斷定是越窯瓷了,特別是這種荷葉形蓋,雖然對突厥人十分地不滿,都有許多小姑娘們看了忍不住流露出喜愛的神情。這正是南方瓷器現在造型中的大成之作。
還有釉色,這是一種孔雀藍釉混和彩瓷。本來這種釉色最早是在南宋時,在金朝出現的,直到元朝的發展,到了明朝後才成為中國瓷器大家族中的一今生機勃勃的新品種。
除了單色釉孔雀藍瓷外,還有孔雀藍青花,後者難度更大,是明宣德年間官窯大量技工研發,才取得歷史性的突破。還有混合色,這件瓷器只是原始地與越青混合。也許在現在老百姓眼裡看著很驚奇,但在王畫眼裡卻有許多地方一無是處,最高明的混合釉,是在單色釉、柚下青花燒製獲得穩步進展之後。御廠工匠再次嘗試把孔雀藍與黃、褐等低溫彩釉結合,共同裝飾素三彩瓷,甚至作為低溫釉上彩運用到五彩器中。填補了當時的藍釉上彩空白。
勉強算不分勝負吧。王畫揮手拿上來第三件瓷器,要彩瓷好看吧,讓大家好看一下。
明朝素三彩大成之作一明朝嘉靖年間素三彩觀音坐像!
這是一件民間作品,一不是官窯,二更不是御製用品,然而它的拍賣價格仍然達到近兩百萬人民幣。無他,工藝造型色彩!
觀音端坐在蓮座之上,通體除觀音肉身外通體施綠、茄皮紫、黑與白柚色,塑像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威猛異常,底座上還有三條金爪龍躍躍欲試。似乎隨時破座而出。
所以說不同的年代,審美的觀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