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妹夫華州刺史蔣欽緒說道:“如子之才,何憂不達。勿為非分之想。”
蕭至忠不應,蔣欽緒回去後嘆息道:“九代卿族,一朝族滅,實在是可悲啊。”
也就是蕭家蕭至忠這一脈有九代人先後擔任重要的官員。但他與蕭至忠的對話,過了很久才傳出來,現在王畫聽到前面的事,沒有聽到後面的事。
蕭至忠一向聲望很高,他從暗下到公開投入太平公主門下,太平公主聲勢一時無兩。一次宋璟看到蕭至忠從太平公主家中出來,大宋對他說道:“這不是我對你所期望的。”
大宋很相信蕭至忠這個人,如果說王畫那是被朝廷所逼,還能有情可願。那是殺劫,那一個人都不想死,是不是?可是蕭至忠朝廷也沒有動殺機,貶貶升升,朝中乃常情。
蕭至忠老臉一紅,訕訕道:“善乎,宋生言。”
說完了騎馬落荒而逃。
這件事沒有引起王畫多大的關注,他關注的是另一件事。
薛訥在幽州鎮守多年,只是防守,從來沒有主動到塞外開邊。但就是默啜數次入侵,也先後被擊敗,或者沒有得到多少好處,自動退兵回去。在他治理下,雖然百姓不如靈州,可也算是安居樂業。可是因為與燕州刺史李璡之間有矛盾,於是李璡向劉幽求抵毀薛訥。
於是劉幽求向李旦進言,說薛訥空負聲望,乃是一個膽小怯弱之輩,推薦左羽林將軍孫佺代替薛訥。
一開始李旦還十分困惑,如果薛訥一點本領都沒有,王畫怎麼將他排於名將榜,還是在很高的位置?
不過薛訥在幽州已經鎮守很多年,也可以換一換。加上邊境太平無事,當時劉幽求還在恩寵之中。於是答應了劉幽求的推薦,讓薛訥擔任幷州長史,這是一個平級調動,如果不著重邊功,甚至有許多官員還樂意這樣的安排。畢竟幷州就是太原,天下繁華之地,唐朝第三大王都。
孫佺新到幽州後,看到手下有許多猛將,加上李楷洛與烏可利新近也到了幽州,憑空又增加了兩大勇將,於是雄心壯志,調集兩萬步兵,八千騎軍,兵分三路,襲擊奚族人與契丹人。
烏可利雖然論智謀比不上郭知運等將,但軍事能力卻遠勝過於孫,勸阻道:“道路險阻,天氣炎熱,孤軍深入敵境,進行長途奔襲,凶多吉少。”
孫佺不聽,他反駁道:“烏可利將軍,薛訥擔任邊將二十餘年,竟然不能為朝廷收復營州。現在我們乘其不備,一定能獲奇功。”
說完後大軍開撥,讓李楷洛率領四千騎軍做前鋒。
李楷洛心中也感到不妙,然而現在情況不同,他歸順朝廷,就得接受朝廷的規矩與安排。於是領命前去,四千騎軍先行開撥,先與八千契丹騎軍相遇。雖然李楷洛勇猛,但他現在率領的不是四千血營戰士,而只是普通的唐朝騎軍,加上兵力只有對方一半人。交戰不利,於是派人請求孫佺援助。
這個孫佺本來以為大軍一到,契丹人與奚族人就會望風而逃的,沒有想到居然反抗得這麼激烈。他害怕了,不敢發兵相救,反而打算率部回撤。李楷洛聽到這個訊息,也無了戰意,交戰一天有餘,大軍潰敗。
契丹首領李大猷於是派使者前來責問孫佺:“朝廷既然與我們和親,你為什麼率軍到這裡來?”
他指的和親不是與契丹人和親,是與默啜和親,現在契丹與奚族皆降於默啜。
孫佺無言以對,只好撒謊道:“我是奉敕前來招撫慰問。李楷洛不服我的調遣,請允許我將他斬首示眾,向你們謝罪。”
李大猷又說道:“如是這樣,那麼大唐國的符信在哪裡?”
孫佺有個屁符信,於是只好將軍中所攜帶的所有絹帛蒐集到一起,連同大小將官的紫袍、金帶、魚帶,統統交給了李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