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炮,木炮,竹炮。作用又有城寨攻守炮,野戰炮,水上艦船炮等等。
如果不是清軍入關,明朝吏治太**,有可能中國熱武器,就是在以後還繼續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
清朝入關後,努爾哈赤吃了火炮不小的虧,對火炮還是十分看重的。然而封關自守,以及自乾隆晚期的**,技術再次停頓不前。這一停,終於迎來了百年恥辱。
實際上火炮的技術要求比王畫想得到的那種步槍要求要低。
不過對於現在技工來說,無疑還是要求小學生做大學數術題,十分困難。
首先就是炮管,分煅造與打造,煅造最好,也就是人工打造,鐵銅經百練,金屬組織細密,強度高,韌性大,無炸膛之險,又可以用小炮發射大彈,搬運又十分方便。當然這種百鍊成本同樣更高。然而威力更大的火炮,還是必須用鑄造技術的。王畫授教了後來鐵模鑄炮法,這種方法也是目前條件下最先進的鑄造方法,壓縮鑄就時間,節約成本。
但就是鍛造與鑄造工藝,對於現在唐朝技工來說,還是十分超前。
接下來就是看膛,如果有一絲漏眼,就是廢品。必須要光滑無比,這麼長的炮筒,現在這種原始方法,不是很好觀察。就是這一點,就難倒了大洋洲技術很長時間。
然後齊口,這個好辦一點,只是用極其笨重的方法,硬將口磨平。接下來就是鏇膛,王畫畫了一張簡易的鏇床圖,也就是鏇刀上安車輪,以十字鐵條絆緊,輪外安鏇棍。可圖是圖,實物是實物,又是很長時間。這是使炮膛更加光滑的。最後是鑽火門,火門位置極為重要。再次讓技工摸底索了很長時間。
但並沒有結束,炮身各大小長短的比例一定要恰當。王畫也不可能知道這個比例的,這要反覆的試驗。安裝炮耳的位置也要適當,耳若偏前,炮發時炮身後仰,耳若偏後,則炮頭下覆。安置引門要得法,引門直大,火氣透洩,發火必遲。偏前則後坐,引門若小,火氣不足。炮膛受藥處必須堅厚圓滑,所以另鑄一生鐵藥膛,其引門就熟鐵貫入膛底,再經過裹麻、滾泥、日曬、上沙漿、敷白泥漿、限木矩板、轉圓合徑、火培、外擦烏煙,最後用泥條頂住,使炮心居中不移,逐層安上泥摸板,合縫處用泥蓋護,再束住鐵箍,用火燒紅,這才算完工。
炮管的外圍還在加節加箍,這也要合理的加節,儘管為了堅固不炸膛,但加在什麼位置,加多少,都要經過除錯的。
然後是材料,必須用最好的銅鐵,比如中國古代就特地提到閩鐵第一,其次晉鐵,其他地區的鐵都不管用。當然實行時,不是那麼一回事了。不過大洋洲的富鐵質量十分好,呂宋島的銅也是優質銅。材料問題不大。
接著就是炮彈,有響彈,煉彈、又叫鴛鴦彈,這是現在技術下最先進的彈丸,殺傷也最大,撥寨時的鑽彈,攻打城池時的鑿彈,以及分彈、闊彈、散彈、公孫彈,蜂窩彈等等。形狀也是各種各樣,有長的圓的,環形的,帽形的,剪刀形,葉瓣形等。
然後是火藥,硝必須是純硝,用灰水按一百比一加水下鍋提煉。純磺提煉是磺十比二比一加牛油麻油下鍋熬炒。這又對爐下的火溫有著嚴格的規定,必須是煤火,溫度不能高也不能低。然後是木炭末,必須用木質輕浮的為原料,最好是麻千茄梗,然後是迎春梧柳,再不行,那就是杉木。去皮去節,否則帶皮煙多,有節易炸。
最後就是裝膛的比例,每門火炮裝填多少彈藥,同樣要精心測定。
再加上王畫雖然沒有給出近代的火炮,也是清初時比較成熟的各種火炮,要求的技術更高,這一等,就過去了好幾年。
最近才研究出幾種,雖然不成熟,但考慮到現在血營的局勢,立即隨同各個資料一道悄悄運來,正好王畫在長安城下,從渭水運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