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彷彿轉眼之間六四年就過完了,時間程序來到了一九六五年。
在一九六五年這一年六月我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件。
我國為了解決農村人口就醫難的問題,進行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醫療改革。
它就是在六五年我國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醫療改革運動,這場運動就是我國赫赫有名的“赤腳醫生下鄉”運動。
這一年,我們國家的偉人提出了培養“農村養得起的醫生”的號召,全國各地政府和農村基層組織都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著手培養農村自己的醫生,就是後來所說的赤腳醫生。
同時並建立了最初級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農村自己培養的赤腳醫生既是農民,又是農村醫務工作者。
他們不像城裡的工人那樣,每個月國家會定時給發工資。
而赤腳醫生只是在自己所在的村生產隊裡領工分,分糧食,再由村裡每年給一定的勞務補貼。
渾江市人民政府也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給轄區的各個縣,各個鄉,人民公社下達培養農村衛生員的工作任務。
通知每個鄉每個村選出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小青年,統一組織起來送到市衛生學校或者醫院進行短期培訓。
學員的報名條件是:必須初中畢業,但家庭成分必須是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
第一批學員學醫時間暫時定為學制兩到三年。
在這個年代,特別是在農村,能夠讀到初中畢業的農村娃娃還真沒有幾個。
老楊頭當年是走南闖北跑過單幫的,加上本身有一定的見識,所以哪怕是後來家裡的日子再艱難,楊家的幾個孩子,不論男孩女孩都讀過書。
楊繡枝覺得生活在農村,如果有門手藝傍身倒是不錯,特別是女孩子,學醫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已經十五歲的楊繡荷今年正好初中畢業,算是正好符合報名條件。
加之機會實在難得,於是楊繡枝就鼓勵楊繡荷去公社報名。
二大爺家的老閨女楊巧珍也是初中畢業,她比楊繡荷大兩歲,所以要比楊繡荷早畢業兩年。
村裡能讀到初中的人其實並不多,所以她和楊繡荷這次能被村裡提名,參加赤腳醫生培訓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接到村裡的通知後,兩個小姑娘就和村裡另外兩個有初中學歷的小年輕,結伴一起到公社報了名。
報名後沒過幾天,村裡就接到公社的通知,通知楊家莊村民楊繡荷和楊巧珍,還有另外兩個年輕人三天後到渾江市衛生訓練培訓班參加學習。
因為是第一批學員,所以公社齊書記非常重視,他委派專人安排這件事情。
再加上畢竟赤腳醫生是治病救人的工作,公社幹部們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徇私舞弊。
所以這次符合條件報名參加的人,在透過身份審查後,成分沒有問題的人基本上都被保送到渾江市衛生培訓班參加培訓學習。
當初剛進培訓班的時候,本來事先說好最少要學習兩年的,誰知由於渾江市政府財政緊張,楊繡荷他們第一批培訓學員,一共只培訓了四個多月。
結果十月中旬就匆匆結業回到各個公社,等著分配直接上崗。
楊家莊是個大村,一個村一共有兩百六十多戶人家,全體村民一共差不多有一千三四百人,加上東北地廣人稀,楊家莊村裡人住得又比較分散。
於是公社給楊家莊分了兩個人,讓村裡單獨成立了一個衛生室。
村隊部在楊家村的正中間,所以二大爺就把衛生室設定在村隊部。
二大爺還在村隊部特意新搭了兩間屋子做衛生室,一間屋子做藥房,另一間屋子做治療室。
衛生室的櫃